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留住汉语的美中至美

$
0
0
原文地址:留住汉语的美中至美作者:一得客
 

      当代物质产品异常丰富,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的东西,几乎应有尽有。但精神产品依然不可或缺,甚至有人将古典诗词摆在无可替代的地位。

    有些古诗词爱好者最初是被作品思想的深刻所打动的。人们熟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作者触及了历经变乱之后人们深感困惑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厉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当代难得公断,自有后人评说。”一位老伯回忆说,年青时听别人朗诵这首词,非常震撼,以后一直从这一类饱含哲理的诗词中,吸取营养。何止这位老伯,这些字句简练而思想精辟的古诗词,已成为不少爱好者的人生最佳旅伴。人生毕竟难免孤独。我们可能有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儿女老师同学朋友助手,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完全填补人生的所有空间,尤其是属于精神生活的空间。即使一个亿万富豪也未必能完全摆脱穷困的感觉,总会有金钱无济于事的时候。人的需要也不会无边无际,温饱解决了,不过还希望得到一点理解,一点安慰,一点自我陶醉和欣赏。这一点点的有限,却常常变成无法满足的遗憾。有时,本已有最亲爱的人陪伴身旁,还会觉得孤单,寂寞,无所依傍。这时候,一句诗词,也许就能够温暖你,安慰你,支撑你,成为你渴望得到的无价之宝。

    有些爱好古诗词的人最着迷的是作品描写的细致。有位年青后生对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爱不忍释,认为读了整本绝句最有感觉的是这一首。它不过四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在作者眼中,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水,一夜之间被西风吹老了,像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这刻画了洞庭湖的独特秋色也倾诉了老诗人的感慨心声。接下来写醉后梦境,既遭遇离奇,又情态逼真:水中有天于是船在天上;梦本无形体,却又清梦满船,梦本无重量,却可把星河压住。悲秋而醉而梦,衔接自然。此悲人情之常,此梦则清丽可喜:天在水中,船压星上,多么奇妙的童话世界。年老而巧思未减,童心犹在,成此精美诗篇,特别令人喜爱。后世倾情此类诗词的决非仅有上述那位年青人。

    历代读者从古诗词表达的内容所获得的东西还可以列举更多。但这里最想谈论的,不是古诗词的内容,而是古诗词的形式。要知道,有这么深刻的思想和这么细致的描写的作品,只用了二三十个字,而这二三十个字是要符合押韵和平仄的要求的。不谈押韵,只讲平仄。比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共28字,每个字要按以下顺序安排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西风吹老洞庭波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夜湘君白发多)

                       仄仄仄平平仄仄 (醉后不知天在水)

                       仄平平仄仄平平 (满船清梦压星河)

 

    杨慎的《临江仙》,其文字的平仄顺序则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滚滚长江东逝水)

                       仄平平仄平平   (浪花淘尽英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是非成败转头空)

                       平平平仄仄     (青山依旧在)

                       仄仄仄平平     (几度夕阳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发渔樵江渚上)

                       仄平平仄平平   (惯看秋月春风)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壶浊酒喜相逢)

                       仄平平仄仄     (古今多少事)

                       平仄仄平平     (都在笑谈中)

 

    有人把写作格律体裁的诗词比做“戴着镣铐跳舞”。可是跳出来的舞蹈,即写出来的作品,却又那么自然而优美。有人说,管它什么平仄格式,老子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却又未见他们能写出比受平仄格式束缚更好的作品。这当中显然存在着很多大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

    好的音乐,还得有人演唱或演奏,才能生效。名山大川、美术作品也要亲临目睹才会被感动,靠脑子的记忆一般是唤不起太多感受的。唯有那些用简短字句表达了高超意境和精辟义蕴的诗词,却能一箭穿心,令人激动不已。它不需要文字以外的任何表演和加工,只需念起,甚至想起那些文字,就能让你宽慰,让你忘忧,让你振作,让你坚强,让你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解脱。然而这些文字假如没有用这般独特的平仄结构贯穿起来,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吗?这条联珠缀玉的神奇绳子,不是很有用处吗?这独特的平仄结构,使看似平常的文字成为魅力无比的美文。这些美文,不仅可称为汉语的美中之至美,甚至在世界的语言美中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是后人接过祖宗遗留的这个好东西,一般只能从文字含意方面知其宝贵,而不能从平仄结构方面知其美妙,实非正常。目前严重的问题还是,在年青人当中,探索这件珍宝,似乎无人可干。能准确判定一首格律体裁作品的实际平仄及其是否合律的,从数以万计的文科学生里去找,恐怕难得几个。这几个也未必属意于此。老一辈不管水平多高,有何用处?只要后继无人,什么事业都唯有失望。汉语中的至美一面濒临全面丧失的可悲厄运。

    明知个人势单力弱难成气候,但有机会在此说说想说的话,还是颇感幸运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借助上文提供的方法,利用今音去分辨古音平仄,利用推理去记住平仄格式,争取在短期之内,就能快速准确地看出诗词平仄的面貌和对错。只要通晓平仄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汉语的最美风姿便会永久留存世上。要是掌握仍有困难,还可再想办法解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