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陆维钊
陆维钊从艺之路5-清华园 国学助教
--------------------------------------------------------------------------------
1925年7月,陆维钊顺利完成了南高师的学业,即将毕业。由于他品学兼优,受到老师吴梅的赏识。吴梅早年留学美国,是外国文学专家、《学衡》杂志主编,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部主任。他认为陆维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将其推荐给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对陆维钊也早有所了解,认为他的诗词文章很可造就,便欣然同意。对于陆维钊来说,能成为清华园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之一王国维的助教,不啻得到了最高的荣誉,自然非常高兴。清华研究院的条件非常好,四位导师都是海内名家,各有专长。陆维钊在王国维的指导下,选好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开始了紧张的研究工作。作为助教,他还要随同听课,还要进行辅导。半年下来,他跟随王国维学到了不少学问,长进了许多知识。
然好景不长,1926年初,陆维钊忽接电报,得知祖父病重,必须马上归省。他一夜未眠,经考虑再三,只得向校方请假,助教一职暂请同学赵万里代理。临别,他将工作交代给赵,并约定,待祖父病情稍有好转,他立即返回。但不久,他接到赵万里的来信,告知教职已由赵正式接替,也就是说,他已失去了清华研究院的助教职位。失去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对他来讲是终身憾事,直至晚年,每当言及此事,无不叹息再三。
1926年3月3日,陆少云终因久病不愈,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祖父的去世,对陆维钊打击极大,每当想到父亲早逝,全赖祖父扶持长大,养育之恩未报,竟突然永诀……他越想越觉得对不起祖父,无法从悲痛中解脱。他一直守在祖父灵前,茶饭不思。特别是夜深人静时,他怎么也抹不去祖父和蔼可亲的音容,思潮起伏,不可自持。亲友见状,都倍加劝慰。恰有高吹万先生来信询问近况,遂提笔作复,藉以寄托哀思:
不负先人有寸衷,此身端拟蠹书终。
一贫才洗千秋累,片席终乘万里风。
伏枥骅骝嗟俯仰,劳生江海是桑蓬。
最怜令伯思亲泪,欲上陈情愿已空。
料理完祖父的丧事,陆维钊考虑到,家中体弱多病的寡母需要照顾,自己不能再远行,便去平湖、嘉兴等地寻找工作,终因不愿为升斗之计而操之于人,谋事不成,悻悻而归。有感于此,他赋诗一首:
冷落归心豁女墙,彤云漠漠水汤汤。
江天回首方闻雁,风雪依人正断肠。
岁己难留何忍饯,家犹无恋讵言乡!
只缘母在亲恩在,百计承欢掩负伤。
(待续)
摘要: 陆维钊从艺之路6-松女中 教书育人
--------------------------------------------------------------------------------
1927年9月,陆维钊应聘为松江女中国文教员。松江女子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