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锦先生,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原文化部部长。退休后,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六届会长。身为联坛的举旗人,他“退休志不休,退休不褪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革命军人的品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尽显一代儒将风范。
说起我与孟会长的交往,还得从“央视春晚送春联”讲起。2005年,央视春晚“新春使者送春联”节目,在全国观众和全球华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送春联》这个节目不仅提升了整台春节晚会的文化品位,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楹联应有的社会地位。我由衷敬佩我们联坛的举旗人孟会长。
2006年春节,为了表达敬仰之情,就给孟会长寄了一张题有“妙笔佳联彰古韵;繁星锦月耀新程”的明信片。没想到,不几天我便收到了孟会长寄来的精美贺年卡,上书“万商先生:新年大吉!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贺”。收到贺年卡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这是我与孟会长第一次未谋面的交往啊!于是忙回短讯致谢,并把自己题春晚的对联发给孟会长,向他请教:
国粹繁荣,春晚春联播四海;
春联锦绣,国风国粹炳千秋。
孟会长鼓励说,联语运用了重字技巧,有特点。从此,每逢春节,我们或鸿雁传书,或致电祝福,没有间断。
2007年4月28日,“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和中国楹联(汉川)论坛在我市隆重举行,孟会长第一次率领中联会成员与省、市联会部分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授予汉川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牌匾。同时在中国楹联(汉川)论坛上,他主持讨论了《联律通则》初稿。在高朋满座的盛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神交已久的孟繁锦会长。孟会长身材魁梧,待人和气,没有一点架子,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联律通则》的制定,使楹联的创作、评审与鉴赏都有章可循,这是对联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进一步促进楹联的发展。《联律通则》(试行)出台后,我反复研读,写了《修订<联律通则>之我见》、《浅淡<联律通则>的修订》等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楹联》、《对联》杂志和《荆楚对联》等刊物上。
2008年7月22日,孟会长第二次带队参加了中国楹联(汉川)论坛峰会。在这个峰会上,我对《联律通则》的修订进行了书面发言,还即兴赋联:
举楹旗,立对规,竭虑殚精,难得尽如人意;
扬国粹,修联律,披肝沥胆,但求无愧我心。
孟会长在总结讲话时说,《联律通则》(试行)是去年在汉川讨论通过的,时隔一年多,又在汉川进行了修订,这说明我们的《联律通则》与汉川真是有缘,更说明汉川的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楹联文化城市”。讲话中还引用了我发言中的对联。
2011年春节来临,我还没来得及给孟会长发问候短讯,他的电话就来了。先是祝贺新春佳节,接着问起了关于“青少年对联夏令营”的筹备情况。我如实作了汇报。听了汇报之后,孟会长语重心长地说,有市里党政领导关心支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你们学会应多向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多与之联系沟通,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办出特色来。言语之中,充满了信任和期望。
2011年7月9日,孟会长第三次来汉川,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活动。在开营仪式上,汉川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有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孟会长发表了题为“学习汉川、交流联教、推动联墨、广交朋友”的讲话,并宣布开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汉川电视台等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特别是孟会长利用活动间隙视察汉川实验中学时,欣然挥毫题词“联飞江汉有来人”,赠给骆华郧校长,这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对我市青少年传承对联文化的极大鼓舞,这也激励着我们汉川楹联人要把楹联工作做得更好。本届对联夏令营在以孟会长为首的楹联学会领导的亲自指导与关怀下,取得了青少年对联夏令营史上多个全国第一的丰硕成果,以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典范夏令营而载入楹联发展史册,没有辜负孟会长与各级领导的希望。这一年,我被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和汉川市政府办分别授予“全国联教交流”先进个人、“湖北省楹联教育”先进个人和“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筹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深感受之有愧。于是暗下决心,不能辜负各级领导对自己的鼓励与鞭策,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弘扬诗联传统文化,为诗联兴市、文化强国奉献余热、贡献力量。
孟会长的记性非常好,他曾听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薛宗汉营长说过,本届对联夏令营是邓万商先生引进汉川的。所以,这次孟会长特地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送给我一套,并托我将另两套分别转交给我市夏民安、黄文学两位老先生。我将自题联
“风雨七旬,道铭心上;文章千古,志聚笔端”给孟会长看。然后说,今年古稀初度的我,打算把近年来的诗联作品辑录成册,想请您题写书名。孟会长说,我和孙之贵将军因事要提前走,只能回北京后给你写了。时隔半月,孟会长打电话来,问我书名。我说书名是“余力集”,他又问,还要写什么吗?考虑到孟会长工作很忙,身体又不好,就没有提过多的要求。几天后,我收到了孟会长亲笔题签的书名,并附便函说,“万商先生:遵嘱,现将‘余力集’三字寄上,请查收,酌处。祝好!”他是如此言出必行,我只是中国楹联学会一名普通会员,何德何能,承蒙孟会长如此厚爱,又是赠书,又是题字。我深受感动,忙以联致谢:
艺苑繁花竞艳;
联坛锦笔生辉。
2013年6月28日,在“中国恩施·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上,中国楹联学会叶子彤副会长将话筒拿到我的面前,让我宣读了《学习恩施经验促进楹联发展》的论文,并以“学习恩施,联坛喜奏创新曲;弘扬国粹,艺苑盛开追梦花”的联语结尾。孟会长在总结讲话时赞许我的发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联系实际,又有新意。
会后,我到孟会长的住处拜访,他的夫人尤莉说孟会长正在卧室进行理疗,我便在客厅等了一会。孟会长出来后,我忙问,您身体怎样了,在大会上讲话时就有些咳嗽。他说自己只是慢性病,不要紧的,便问起了我们汉川的楹联工作。我向他简单汇报了我市正在进行诗联双创工作的情况。当他听说我市已成为“荆楚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时,高兴地说,你们市争创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说,一定把您的鼓励与希望带回去。接着我把《关于<联律通则>再修订的建议》及《应给对联一个新定义》等文章递给孟会长。他说是的,宪法都要修改呢。为了不影响他休息,我便起身告辞。想不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诀!这真是:“言犹在耳音容杳;字永铭心情谊长。”
2014年7月21日,孟会长因病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立即打电话问中联会叶子彤副会长,他说是真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孟会长的不幸逝世,是我们楹联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个人的感情难以承受的。我只得含悲忍痛撰写挽联,以寄托我对孟会长的哀思:
临危受命,筑梦擎旗,繁荣国粹丰碑树;
运笔书联,遗篇铭史,锦锈华章典范垂。
国粹繁荣,德艺双馨频放彩;
文坛锦绣,联书两绝永留芳。
受人景仰的孟会长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永在,业绩长存。他严谨细致、严于律己、以诚待人、宽厚包容的人格魅力,是我心中的偶像;他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人为他作了这样一副联:
把楹联写在党旗上;
将生命融于国粹中。
这正是对他真实的写照。他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和联书并茂、德艺双馨的高尚情操值得学习、值得弘扬!孟会长那高大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联人的心中!
----------------中国楹联报2015年07月31日
> 总第1204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