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美中不足 两联有瑕[贵州/唐祖闳]

$
0
0
    近读中联报2016年第44期载缪旭东先生文章,题为《浅谈创作对联谋篇布局的三种契入法》。联界交流作联经验,相互切磋,这是好事,无可厚非。本人才疏学浅,对其“三种契入法”,即单刀直入法、逆向助推法、居中扩边法,似懂非懂,恕不置评。 
    该文作者引用的五副中长联,应该说,有的还是写得不错的,但也非尽善尽美、无瑕可指。如: 
    问谁引凤来仪,直把三千里雅韵,串作花灯,舞成花场; 
    看我登台吟赋,且将一万丈豪情,皴红淮域,染绿淮波。 
    此联末句“舞成花场”,其二、四字为平声,平仄未交替;其下联末句“染绿淮波”,末字“波”亦为平声,与上联的“场”声韵同轨不谐,这就违背了对联末字上仄下平的联律规则,是为硬伤。 
    再如: 
    根盘地脉,峰触天心,兼四千里绵延,不老雄姿,犹教猛士留肝胆; 
    雾壑囚云,关河锁月,更无数宗灵胜,长萦神韵,已让名山傲古今。 
    此联的上比“兼四千里绵延”,与其对应的下比“更无数宗灵胜”,其中的“兼”与“更”均为领字,故其平仄应从第三字算起,则前句平仄不替;而“绵延”对“灵胜”对仗也欠工稳。 
    上述议论,聊供参酌。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中国楹联报2016年12月09日 > 总第1274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附:

浅谈创作对联谋篇布局的三种契入方法[江苏/缪旭东]

    中国的楹联文化博大精深,她具有语言对仗、声律谐和、雅俗共赏、适用广泛等特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对联的创作,与其他文体的写作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谋篇布局、行文遣词、立意构思等方面都讲究特色,力求创新,尤其是应征联作,切不可落入俗套。一副对联能在成千上万副作品中被评委挑选出来,确实不易。必须有严谨的布局,通过找出创作的最佳契入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炼的文字,撰写出满意的作品。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一点儿体会,试从三个方面阐述写作的契入方法,与师友们交流: 
     一、单刀直入法。就是抓住写作对象最主要的特征,不拖泥带水,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契入主题创作。2013年安徽省凤台县举办的“体彩杯”全国征联大赛,要求宣传该县的民俗文化、秀丽风光、人民的精神面貌。查资料得知,凤台县地处古老的淮河流域,民风淳朴,历史厚重,民间文化浓郁,花鼓灯、民俗舞声势浩大,场面壮观,这使我灵机一动,以此为契入点!闭眼想象,我仿佛置身于欢乐、热烈、激情奔放的凤台民俗歌舞中,豪情满怀,与淮河儿女一道放飞梦想,拥抱朝阳。没费多大工夫,联语一气呵成: 
    问谁引凤来仪,直把三千重雅韵,串作花灯,舞成花场; 
    看我登台吟赋,且将一万丈豪情,皴红淮域,染绿淮波。 
    这副联让我获得了平生第一个全国大赛的一等奖,实是侥幸。单刀直入法不但可以用在起句发问,更多的用作直抒胸臆。例如我参加的泰州高港区首届“永安洲杯”诗词联大赛的作品,就是运用的此法撰联,获二等奖。联语如下: 
    雄区前接苏南,后联苏北,瞰极浦遥天,云鸥帆影浮吴楚; 
    高港脉承大汉,运继大秦,起宏图阔卷,经纬华章灿古今。 
    这联就是从高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写作契入点,单刀直入进行陈述,把创作思维插上翅膀,越古穿今,拓开联语意境。 
    二、逆向助推法。学过数学几何的人都知道,几何学上有一个反证法,就是从假设一个结果成立,来反证必须的条件。同理,我们运用在对联创作上叫逆向助推法。当我们一时找不到下笔的契入点时,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联句,从最终要宣扬的主旨入手,倒推全联。由联都论坛和《中华楹联报》共同举办的第九届“精品联都—天马杯”网络楹联大赛,题目是写昆仑山。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是万祖之山,华夏龙脉之根。山势巍峨,气势磅礴,绵延四千里。一看到昆仑两字,我立马联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此为契机,先得出猛士留肝胆的句子,步步向前反推,扣住昆仑山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特征,用通感法,颂扬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慨。全联如下: 
    根盘地脉,峰触天心,兼四千里绵延,不老雄姿,犹教猛士留肝胆; 
    雾壑囚云,关河锁月,更无数宗灵胜,长萦神韵,已让名山傲古今。 
    评委尘封记忆先生评语:此联读来,我亦肝胆张扬,行文跌宕起伏,婉转流畅,领字尤见功力。上比结句用典庄重,戛然作响。 
    三、居中扩边法。此种作法,是以人事、风景、物象或意象最基本的特征为抓手,用作联语的中间过渡部分,再向两边拓展,补全起句和结尾,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我们晓得,好的对联应具有起句如豹头之威武,承接似猪肚之丰腴,收结像虎尾之刚劲。今年湖南省新晃城北舞水风光带征集景点名胜对联,我的一副《鼓楼联》幸运获一等奖,就是用此法。鼓楼之功用,击鼓也。雄浑沉厚的鼓声,播向楚尾黔头大地;高楼摩天擦宇,领略霞心云梦。我以此为上下联的猪肚部分,拓展想象的空间,再造句补充完善了全联: 
    鼓振雄风,律飞楚尾黔头,为给力侗乡,雄韵铺开千里锦; 
    楼张铁魄,襟领霞心云梦,助倚天新晃,铁肩扛住一轮红。 
    此种契入法,我还运用到在今年南大附中120周年校庆海内外征联大赛的作品中,获三等奖。当时正暮春光景,我从江南石城风景入手,先得出白下风和,江南景秀,作为上联的猪肚;以附中前贤奋斗,后哲成才,作为下联的中间部分。最后全联如下: 
    一百二十朵花妍,值白下风和,江南景秀,附中乐诞辰,燕语调弦歌节日; 
    四万三千株果硕,继前贤奋力,后哲登龙,学府开蓉镜,鹏程逐梦托朝阳。 
    以上是我写作征联时构思立意、谋篇布局时,常用的三种契入方法,只是自己的一点儿陋见,不上大雅。总之,找出好的契入角度,创作成功的联语,还须要平日的文学修养积累。对联的用语应结合立意稳切,行文大方,气脉匀畅,句式灵活,辅以修辞文采,才能构造亮点,才能抓住评委眼球。当然,工夫还在字外,不须多言。不当之处,诚请师友们多多指点。
------------中国楹联报第44期2016年11月04日 > 总第1269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