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最捉摸不定的东西,深深地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经时光、历岁月,也许依然清新纯洁,也许依然鲜活美丽。
我的父母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童年经历了饥荒。到了读书受教育的年龄,又遇上动荡时期。
父亲是爷爷奶奶中年得子,在父亲刚满二十岁时就已被操办婚礼了却老人的心愿。那时,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她和父亲成家时仅有十九岁。母亲的照片端庄秀美,相貌出众。母亲没有上过学却心灵手巧,做饭菜和针线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
那个年代,我的父母经人介绍认识。成家后,父亲作为一名修路工人总是在外工作,和我母亲聚少离多。母亲贤惠勤劳,操持家务、照顾六十多岁的老人。
自从我记事起,父亲每个月回家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工资如数交给我母亲,由母亲掌管一家人的衣食起居、柴米油盐,父母之间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发自内心,并不需要多少语言表达。
爷爷生前患病的日子,他住进了市医院,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趟一趟往返医院送饭,既要忙家务又要守护我爷爷。当时我患了严重的中耳炎,母亲背着三岁的我到医院治中耳炎,还抱着一岁的弟弟。当我的爷爷因白血病病情加重,生命垂危之际,我奶奶还因胃溃疡复发,正在挂着吊瓶。母亲怕影响父亲的工作,她没有叫苦喊累,就一个人照顾爷爷奶奶和我们,她的坚强和勤劳很让在外工作的父亲感动。这段往事,见证了真正的爱情是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
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爷爷奶奶已相继离去。在他们生命里最需要关怀和照顾的日子里,总是有我母亲忙碌的身影。我奶奶去世前的三个月,父亲被单位派出到省上学习,难得请假回家一趟。总是我母亲口述家里的情况,刚上小学五年的我代笔写信给父亲。母亲总是报喜不报忧,告诉父亲让他安心学习,奶奶的病情轻了,让他不要担心。直到我奶奶不能吃饭、躺着不能动的时候,母亲才叫我写信让父亲回来一趟,那时父亲回家见了奶奶最后一面。
母亲的默默付出总是让父亲心怀感恩。回忆往事,母亲为了节省两分钱的路费曾经为了买一坛子二十斤的醋,曾步行到铝厂沟,又把满坛子的醋扛在肩上步行到大同桥家里,往返四十多里路。
父亲退休了,他和母亲时常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顾一些花草。父亲常常帮母亲一起做饭忙家务。我从小成长在一个温馨、充满爱、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每逢回家,在父母身边总是能找到童年的温馨和爱的感觉。父母总是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他们彼此都能为自己想得少,为对方想得多,让家里洋溢着和谐与温馨。
写这篇稿子时,正是我父母携手走过风风雨雨四十六年的结婚纪念日。虽然他们因年轻时积劳成疾,身体并不是很健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共度晚年。经时光磨砺、经岁月积淀,父母的生活依然简洁朴实,而那份感情如珍藏多年散发着醇香的佳酿。作为儿女,我们祝福亲爱的父母永远携手,相依相伴,幸福迎接他们此生共同拥有的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
-----------2016年9月9日《铜川日报》第7版副刊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