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谢华启秀》与楹联的发展[张小华]

$
0
0

摘要:随着楹联的发展,训练创作的基本读物的内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众多的对类书籍中,创作中最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对”。杨慎《谢华启秀》体现了对类书籍与楹联的相互借鉴。《谢华启秀》从楹联的题材上来讲,影响了集字联题材的选择。《谢华启秀》是对类书籍与楹联相互借鉴的早期作品,在平仄、属对、注解上都显露出不成熟的印记。

 

  随着楹联的发展,训练创作的基本读物的内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创作中最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对”。以《古今对联书目》[1]为据,清代以前部分著录宋元明联书三十一种,这三十一种属于声韵对语的比例相当大,它们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楹联作品,但它们是楹联创作训练中培养最基本技能的读物。

  对类书籍出现较早,《宋史•艺文志六》记载了一些对类书籍的存目,唐代有丰稔《笔语类对》(应用类对)、高测《韵对》、佚名《九经对语》、《经史事对》、《燕公事对》等。宋代有《职官事对》、毛友《左传类对赋》、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释道蒙《仕途经史类对》、佚名《国朝韵对》等。元明两代也出现了一些对类书籍,元代有祝明《声律发蒙》、陈玔《宫闺组韵》等。明代有杨慎《谢华启秀》、《群书丽句》、钱德范《玉堂巧对》、冯梦龙《金声巧联》、佚名《锦囊诗对故事集》、司守谦《训蒙骈句》等。在这众多的对类书籍中,杨慎《谢华启秀》体现了对类书籍与楹联的相互借鉴。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明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修撰。官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遭廷杖,并被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全集》、楹联类专书《谢华启秀》。

  《谢华启秀》取自“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名曰《谢华启秀》取陆机《文赋》中语也”[2](3508)。该书是作为类书编写而成,是为属对而编,“裁为对偶”、“以备骈体之用”。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是书取诸书新艳字句裁为对偶,自二字以至八字,各为一卷。其八字以外者,自为一卷。”[2](3508)该书最早由高士奇于内库废籍中发现,然后点校整理刊行。高士奇对此书评价很高,在序中陈述了该书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他认为此书取材广泛,属对水平高,整体特色富于“隽永”。

  明·杨慎《谢华启秀》:成都杨慎用修,雅善雠书,最工隶事。钩元索隐觚鹑,乃博奥之宗;俪白骈黄犬子,实雕华之祖。九家七纬,贯串胸中;十岳四溟,鞭驱腕底。流落点苍山下,日事铅黄;颠狂金雁桥边,惟耽缃素。绫衫蛮女,邀醉墨于襟裾;剺面诸酋,宝狂吟于硐户。若此,《谢华启秀》一编不过云中寸爪,略见盘拏;雾里微斑,偶呈光怪。然而狐非一腋集成,但爱其蒙茸鲭会,五家错出,并资其隽永。属对则韩宣重宝,有美必双;精思如雷焕神锋,无端倏合。勿论希闻僻事,耳目斩新。即或狃见习知,精神顿改。旃檀林下,片片皆香;璧水源头,琤琤是玉。洵文山之秘玩,而艺海之藏珍矣![3](37)以下所用《谢华启秀》内容皆出此本第38-72页,标点为笔者所加。

  高士奇整理的版本流传了一段时间。后来,李调元再次整理,对此书亦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序中从该书的体例、版本的情况、发现的过程方面作了更为细致的论述。

  明·杨慎《谢华启秀》:陆士衡《文赋》云:“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以示作者选言于宏富之路,含英咀华,不落剿腐,即韩退之所云“惟陈言之务去”也。然非读书万卷,取精用宏,乌足以语于此哉。升庵先生杂采经子中语,加以熔冶,陶铸成文,著为二字三字以及八字之目,名曰《谢华启秀》,洵考古者之宝山也。考《淛采遗书总目》云,国朝高士奇于内库废籍中,得隋杜公瞻所著《编珠》若干卷,叹为奇逸,因急取唐韩鄂之《岁华纪丽》及先生此书,并镌以行于世,夫亦可谓欣赏之至矣。高本余未及见,今所刊者,焦竑校本也,或较为完善云。童山李调元雨村序。[4](244)杨慎《谢华启秀》,故宫博物院编本无此条。此处标点为笔者重新标注,“唐杜鄂”径改为“唐韩鄂。”

  该书以字数多少编排,自二字至八字各为一卷,八字至十一字共一卷,共八卷。杨慎取语“经子”,“加以熔冶,陶铸成文”,经过精心属对,从而使该书“旃檀林下,片片皆香,璧水源头,琤琤是玉”。

  《谢华启秀》从楹联的题材上来讲,影响了集字联题材的选择,清代出现很多集四书五经类集字联,如缪艮《四书对》、余福谦《五经类联》、罗萝村《诗经集句类联》、何国镇《诗经篇名对》、佚名《十三经集句类联》等;从楹联种类上来讲,《谢华启秀》也影响了集字联。明代以后出现了较多的集字类楹联,如郑开禧《知守斋集禊序楹帖》、许正绶《集千字文楹帖》、莫友芝《集汉碑联》、高心夔《形景庵三汉碑皳》、吴受福《石鼓文集字联》、程颂万《十发庵集字楹帖》、章钰《集殷墟文字楹帖》、朱钦山《集字楹联》等。

  因为该书重在“裁为对偶”、“以备骈体之用”,二字类、三字类两卷的对偶不能独立成句,没有完整的句意,不属于楹联作品之类。四字类中有一部分不具备完整的句意,也不属于楹联。如“陆海潘江,宋风谢月”、“无边无碍,无极无央”、“左右青霭,表里紫霄”、“千金之家,三钱之府”、“三翼五卯,四簋八瑚”等等。四字类的一部分、五字类以上的都能独立成句,已经是完整意义上的楹联,且对句之工整、数量可观。“是以抽黄对白,巧若天成,合璧分璋,词如已出。昔宋人四六,喜缀成句,一篇之内不过数联而已。宋人诗话又喜称巧对,如带眼、琴心、杀青、生白之类,一集之内亦不过数联而已。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则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2](3479)

  《谢华启秀》是对类书籍与楹联相互借鉴的早期作品,在平仄、属对、注解上都显露出不成熟的印记。第一,楹联至清代已非常成熟,句脚“上仄下平”是基本规则,但《谢华启秀》部分作品是“上平下仄”。

  湘中石燕,沐时雨而群飞;
  台上铜鸟,溯和风而杓转。

  罗含宅内,自有幽兰数丛;
  孙绰庭前,惟对长松一树。

  宝剑未砥,犹存切玉之功;
  美箭阙羽,尚无冲石之势。

  山涛天骨,无情吏隐之间;
  王衍风神,自出尘埃之表。

  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
  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

  以上几例句脚均为为“上平下仄”,不符合楹联句脚的“上仄下平”的规则。

  第二,整部作品不是每一句都有“对”。纪昀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此书不是完整稿,“盖偶然札记……后人得其残稿刻之耳”[2](3508),所以,“其二字类中无对句者十五条,三字类中无对句者四条,四字类中无对句者三十二条,盖未完之本。”[2](3508)

  第三,清代集联都清楚注明来源,但《谢华启秀》“中间或注出典,或不注岀典,即注者亦不详悉,尤非著书之法”[2](3508)

  然而,瑕不掩瑜,《谢华启发》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下面略举几例:

  急雨江帆重;
  残更驿树沉。

  雨急、帆重已给人压抑之感,驿路旁的树枝还被急雨打得抬不起头,作者又将这一切景物置身在残更时分,因此整副联氛围凝重、深沉。

  柳枝皆嬲燕;
  桑叶复催蚕。

  燕子在柳树枝头叽叽喳喳,有生命的声音,桑叶虽然无声,但它在无声中却可以催蚕生,整副联散溢出生命的气息。

  源水桃花,时时迷路;
  幽山桂树,往往逢人。

  至诚之不尽,则鸢鱼之不察;
  精义之未致,则龙蠖之难知。

  第一副联可以理解为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会迷失方向,但应该知道,当总会有转机出现。人生要到达高的精神境界,懂得精深微妙的道理才能懂得世间的生存之道。两副联皆富有哲理。

  这些优秀的楹联作品的出现与杨慎的文学功底有关,“他(杨慎)的诗众体兼备但不是各体皆擅,长于七言绝句、律诗、歌行,这几种诗体在他笔下可谓各尽其妙。”[5](224)杨慎与前七子相交甚好,在反对“台阁体”粉饰太平和空洞无物的文风上,他与前七子一致,但对于一味从形式上去追求古人、模拟古人的做法,他又不复盲从。可以说,《谢华启秀》中出现优秀的楹联作品是明代文学家重视楹联的结果。

  《谢华启秀》之后有李渔《笠翁对韵》、车万育《声律启蒙》等。

  此外,杨慎有副杂联写得很有艺术魅力。“滇中华庭(亭)寺,亦胜迹也。有杨升庵慎题联云:“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清·梁章钜《楹联丛话》,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14页。华亭寺,坐落于昆明西南郊西山群之华亭山山腰,滇池西岸,殿宇嵯峨,气势磅礴,前临草海,后倚危峰。上联视角在华亭寺,但从远处落笔。在华亭寺居高望眺,碧波荡漾的滇池环绕昆明,烟霭缭绕,似有似无,这是一副静谧朦胧的山水画。接着,画面由静而动,一僧人从雾霭中走来,赋予静谧的山水生命的气息。下联的视角跳出华亭寺,以一个宽泛的镜头将华亭寺统摄其中。连绵起伏的峰峦逦迤,人立画中,时晴时雨。简洁的笔法将华亭寺一带的景色水墨丹青般地表现出来,韵味无穷。楹联既没有引用很深的典故,也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仅以秀雅清丽之词,点染出山寺静气荡漾之美,宛如天上宫阙,淡雅飘逸。

  参考文献:

[1]常江.古今对联书目.私藏.
[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故宫博物馆,杨慎.谢华启秀[M].北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杨慎著.王文才.张锡厚.升庵著述序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5]徐朔方、孙秋克.明代文学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张小华 录校:张小华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