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08将大结局——末路悲歌
原文地址:108将大结局——末路悲歌作者:诸葛亮陈炯明 108将大结局——末路悲歌 脚本:诸葛涅尘 1、宋徽宗(赵佶庙号)自从赐御酒与宋江之后,不知消息,时常心中疑惑,挂念此事。但每日被高俅、杨戬围绕,议论奢华受用之事,怎知实情? 2、一日,徽宗在内宫无聊 ,猛然想起李师师来。就和两个小黄门从地道中迳自去了李师师处。师师与徽宗互道思念之情,而后便在房内铺设酒肴,饮酒取乐。...
View Article联都网三门峡杯“联星炫起来”2017年5月赛场(总第98场)比赛作品汇总
联都网三门峡杯“联星炫起来”2017年5月赛场(总第98场)比赛作品汇总 题目:朝鲜半岛局势 相关资料请自行百度搜索。 提交作品数量不限,字数不限。 编号:1 险处萨德内; 苟安底线边。 编号:2 射弹试核,半岛今朝引火上身,亦云亦雾; 调兵遣将,六方此际抽薪棘手,何去何从? 编号:3 可以联盟,可以联军,韩国安天眼,居心何在; 不能生战,不能生乱,中方用苦心,明眼即知。 编号:4 六方前面一无桌;...
View Article[转载]贾平凹《废都》删节部分(六)
原文地址:贾平凹《废都》删节部分(六)作者:子影河沙 第391页(第390页的删节部分因前期找不到,所以未曾发,近期已找得,但博文不想接,请阅者跳至 贾平凹《废都》删节部分增补)...
View Article[转载]贾平凹《废都》删节部分增补
原文地址:贾平凹《废都》删节部分增补作者:子影河沙最新找得第390页至第391页的删节部分,好人做到底,发了: 第390页~第391页...
View Article[转载]小说的草灰蛇线
原文地址:小说的草灰蛇线作者:子影河沙 尽管我很喜欢看书,但对文学理论的了解,仅限于高中的,而且现在已大多忘却了。 自从看过贾平凹的《废都》,并在互联网上看来几篇书评,才第一次听说了有一种写作手法,尤其是长篇小说和戏剧的写法叫做——草灰蛇线。 草灰蛇线,或又名草蛇灰线。字面意思为草蛇在灰上爬过,势必留下痕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可以这么简单地解释:...
View Article[转载]中国书法系年
原文地址:中国书法系年作者:众善草堂传说时代黄帝史仓颉造字。 商代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建国《尚书·多士》:“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小屯),历二百七十三年不再迁都。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于此发现。...
View Article[转载]帖学五人谈( 张荣庆/徐本一/陈振濂/孙晓云/胡传海)
原文地址:帖学五人谈( 张荣庆/徐本一/陈振濂/孙晓云/胡传海)作者:众善草堂 □主持人:兰干武 一、你怎样看待帖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张荣庆:我以为,自东晋以降及于今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 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续的一条主脉。主脉,就是中国传统 书法的正脉,或谓主流、正统、大统(参见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 秦代》卷《中国书史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近人马宗霍...
View Article[转载]宁晋古八景邮资机纪念封
原文地址:宁晋古八景邮资机纪念封作者:河北张建伟 宁晋古八景邮资机纪念封 河北第一套邮资机纪念邮戳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启用,这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宁晋县分公司申请使用的,这套邮资机纪念邮戳的正式启用,填补了河北省没有邮资机纪念邮戳的空白。...
View Article[转载]华国锋逝世
原文地址:华国锋逝世作者:中正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华主席留在邮票上的记忆: 儿时的回忆:
View Article[转载]水浒108将赞语(全)
原文地址:水浒108将赞语(全)作者:诸葛亮陈炯明纵观水浒,唯以下10人无赞语,山人试为之: 68、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纵横湖海出洞蛟,辅佐江龙屡弄潮。 艨艟出洋从此去,自在化外得逍遥。 69、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翻江倒海水中蜃,昆仲一体自强横。 追随李哥定暹罗,无愧名字曰威猛。 76、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豪奢寨主同胞弟,忠义堂前清俊士。 筵席一开忙招徕,风生云起铁扇子。...
View Article[转载]连环画发展简史
原文地址:连环画发展简史作者:诸葛亮陈炯明 连环画,耳熟能详,有极大的群众基础。她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所以又叫“连续画”。多根据文学作品,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
View Article[转载]書法經(242) 高古壮伟的清代伊秉綬隶书
原文地址:書法經(242) 高古壮伟的清代伊秉綬隶书作者:古缘堂主的博客書法經(242) 高古壮伟的清代伊秉綬隶书 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 1754-1815 ),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 1769...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