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徽商楹联[江苏/潘春华]

$
0
0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称雄明清商界三四百年,鼎盛时期曾占有全国总资产的二分之一还多,名噪天下,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连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也说过“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样的话。在徽州大地上,一副副令人叫绝的楹联,一个个饶有风趣的故事,使人们仿佛见识到当年亦儒亦商、辛勤力耕的徽商风貌。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黟县宏村农民胡九斤居住的“笃敬堂”抱柱上,俨然悬挂着这副楹联。据说该联是胡九斤的七太祖、清嘉庆年间声振两淮的大盐商胡贯三授意所书。古铜色的木联历经200多年的风霜,仍光滑发亮,配上绿色的阴文行书,显得庄重高雅。胡贯三从开一爿小茶坊起家,到成为藏银百万的江南第六富户,是深得经商之道的。他把自己经商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字:忍、和、巧、信。他说:“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并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经商,都要不畏艰辛,注重效果,搞出名堂来。他在晚年写下这副充满哲理的对联,其良苦用心不言自喻。这副楹联,与悬于“履福堂”中老主人胡积堂所撰楹联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相映成趣。 
       在西递村,类似这样的楹联还有很多,诸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传家礼教惇三物,华国文章本六经” “忠厚留有余地岁,和平养无限天机”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等等,都反映了古代徽州商人的处世理念。 
     快乐每从幸福得; 
     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副被誉作“西递第一联”的楹联,高挂在西递村“瑞玉庭”古宅里。该联巧妙地在关键字的笔画增、减上做文章。上联的“幸”字,是在“辛”字上多了一横,寓意“要用更多一点的辛苦去换得快乐”;下联从“多”字上取下一点,添加在“亏”字上,寓意“吃小亏可以占大便宜。但是,亏只可吃一点,吃多了人家会说你是冤大头”。其间体现的,完全是徽商的精神境界。 
    夜半三更人喊渡,喂! 
    年终岁末客思归,嗳! 
          在歙县深渡,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明代有一商人,大年三十从杭州赶路回家过年,来到深渡,已是三更时分。商人急切的喊渡声惊醒了住在岸边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隔窗相看,随口吟道;“夜半三更人喊渡,喂!”次日,他到学堂里向学生讲述了昨晚的情景,要求同学们对出下联,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从对答。这时恰巧一位当铺的伙计从窗外经过,立即吟道:“年终岁末客思归,嗳”!这副对联真实地反映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古代徽商为求生计,四出奔波的动荡生活。 
     欲把名声充宇内; 
     先将膏泽布人间。 
      徽商十分注重商业道德和信誉,常以楹联表明自己的经营理念。这副楹联便是歙县一家油坊的传世之联。其它如“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肉店)“经纶阁下文章静,罗绮丛中花样新”(绸缎店)“铁汉三杯脚软,金刚一盏头摇”(酒店)“依样葫芦,尽堪模仿;本来面目,不差毫厘”(印刷店)等等,不胜枚举。屯溪老街上有家“同德仁”老药店,挂有一副配有全鹿图的对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就是为宣扬该店名牌产品“百补全鹿丸”而精心设计的。 
      徽商深知,欲成大事,须严谨认真。“有恒财立身至宝,无放心处事要言”,如何“无放心”,惟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能始终以“无放心”的心态对待工作,试问何事不成?徽商更知商海如战场,韬光养晦至关重要,“养成大拙方是巧,学到如愚乃是贤”,内怀极天之志,却以拙弱示人,如此城府,何人可敌? 
---------------中国楹联报2015年09月11日 > 总第1210期 > 第二版 > 新闻内容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