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父亲给我讲诗词

$
0
0
原文地址:父亲给我讲诗词作者:

□王小莹

王愿坚在写作中(摄于1980年冬)

 

  父亲王愿坚是个军旅作家,20世纪50年代写过一系列红军题材和军队题材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党费》《七根火柴》《三人行》等。“文革”后,他又开始从事电影创作,改编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了电影《四渡赤水》等。

 

  父亲很勤奋,早期的短篇小说,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小时候,我的床放在父母房间,有时夜里醒来,会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工作或看书。父亲会把书桌的抽屉拉开一点,把书放在抽屉挡板的上面,书的上半部分靠着台面,微微倾斜。

 

  父亲的手笼在袖口里,半天才会抽出来翻一页。姐姐们曾笑话他看书慢,他总是慢悠悠地说:“哎……看书慢是种本事,我以前看书也很快的。”

 

  “文革”开始,父亲被隔离。我会趁没人时悄悄溜进小屋和他谈天说地。母亲怕我总去父亲那里惹麻烦,就找“造反派”商量,让父亲辅导我学习毛主席诗词。

 

  讲诗词自然就是讲故事,父亲一首诗能讲好几天。先是历史背景,父亲从毛主席秋收起义讲到上井冈山,从五次反“围剿”讲到红军长征……他是大型革命历史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肚子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还有就是神话故事,当时属于“四旧”,不能讲,但毛主席在诗词里引用了不少历史典故,那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典故,到父亲那里,添枝加叶地能讲好半天。毛主席在诗词里提到“不周山”,父亲就讲共工与蚩尤大战不周山,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把天给撞塌了,怎么办?于是,父亲又额外加了一个“女娲补天”。有时,他聊得高兴,还会给我讲一段《笑林广记》。这也算是那段屈辱生活中的“开心一刻”了。

 

  每次讲诗词,父亲除了讲解生字和大意,也会讲一些诗词的基本常识,比如押韵、对仗、修辞等。毛主席《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最后一句是:“不周山下红旗乱”。父亲说:“诗词因为字少,所以用字很讲究,比如这个‘乱’字就用得很好,把红旗飘舞的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他还举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例子,“诗词里有时候就因为用好了一个字,让整首诗成为名篇”。于是,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推敲”一词的来历……

 

  父亲旁征博引,绘声绘色,特别是擅长“煽情”,每每将故事讲得感人至深。

 

  父亲曾总结了一些创作理论和得失,“一个作家永远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写在纸上。作家永远是一个非常诚实的撒谎者,没有想象不行,没有思路、没有创造也不行。我承认是撒谎,但又认为它必须是诚实的。”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应该从千百吨真实中提取属于你的那几句谎言。”

 

  当然,父亲也有自身的局限——历史的局限、生活的局限、教育的局限。但正如他在文学评论中写的那样,“局限好极了。如果没有局限,艺术就会没有味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