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全国五天六地密集撤县设市作者:光明人家_65x
“撤县设市”要走城镇化新路
--今后的“撤县设市”,要实现“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的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4-15
近期密集出现了多例“撤县设市”,引发了人们对“撤县设市”的关注。据媒体报道,4月10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的批复》。接下来几天,又有浙江玉环、湖南宁乡、四川昌隆等县被撤销,设立同名的县级市。
那么,县改市会带来什么改变呢?主要是名义和定位的变化,县被定位为以乡村和农业为主,而市被定位为以城市和非农产业为主。古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名义之后,县级市政府就可以要求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以实现市的定位,例如获得政策、土地、资金、产业、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支持,以利于城市化。也因如此,很多县级政府都对“撤县设市”充满了热望。从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经历了一轮“撤县设市”的热潮。
在这轮热潮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民政部在1997年之后就实际上暂停了“撤县设市”。这些年来,申请“撤县设市”的县级政府仍然很多,据媒体报道有200多个,排起了长队。但直到2013年,才又出现了“撤县设市”的情况,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成为第一批幸运儿。在这之后,又有一些情况特殊的县(例如地级政府所在地)“撤县设市”。
而近期的“撤县设市”则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猜想,原因之一是数量较多,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及时反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撤县设市”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之一。
县改市是城镇化的动力之一,这能够增加城市的数量、扩大城市的范围。以往的县改市,体现了以点带面的城市化模式,将资源集中在一些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当时也包括工业化)进程得以加速。这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由点进行突破会比较容易,然后再由这些点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也可以是由先进带动后进)。这种由点突破的城市化思路,还体现在中心城市的建设上,很多资源集中于地级以上的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
当然,这种以点带面的城市化模式,也会有一些问题。例如,被选中的县级政府改头换面之后就能获得更多支持,那相应的就是没有被选中的县就会失去一些资源;随之而来的就是区域、城乡结构的失衡,中心城市集中大量资源与人口,患上了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和县域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此外还有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一些县级市获得了更多资源支持,却并没有比县发展得更好,更不要说做出更多贡献了。
实际上,虽然1997年之后“撤县设市”暂停,但我国城镇化的脚步却并没有减缓。一些未能搭上“撤县设市”列车的县发展情况也不错,例如这次榜上有名的浙江玉环、湖南宁乡,都是全国百强县,城镇人口比例和非农产业比例都比较高。由此观之,“撤县设市”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还有待商榷。
下一阶段,“撤县设市”未必会大规模地推进。即使是要推进,也不能再走以往以点带面的城镇化老路,不能完全变成资源的集中分配。现在城镇化进程已经过了初级阶段,要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那么,今后的“撤县设市”要走城镇化的新路,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实现“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的目标,在操作中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五天六地密集撤县设市
--“体量大了就得穿上更合适的衣服”
长江日报
:2017-04-15
4月14日,一个名字新鲜出炉——“盘州市”。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盘县撤县设市,成为县级盘州市。此外,10日,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11日,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12日,湖南宁乡县撤销,设立县级宁乡市;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五天之内,六地密集撤县设市。另今年以来,已有四十余县提出加快撤县设市步伐,主要集中在安徽、青海、贵州等省。有观点认为,这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在去年个别县“谨慎解冻”之后,暂停了20年的撤县设市开始正式重启。
昨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化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撤县设市是大势所趋。
链接
六地撤县设市
4月10日
神木县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以原神木县的行政区域为神木市的行政区域。神木市由陕西省直辖,榆林市代管
4月11日
玉环县
经国务院批准,玉环撤县设市,以原玉环县的行政区域为玉环市的行政区域。玉环市由浙江省直辖,台州市代管
4月12日
平泉县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北省平泉县,设立县级平泉市,以平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泉市的行政区域。平泉市将由河北省直辖,承德市代管
宁乡县
经国务院批准,宁乡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宁乡市,以原宁乡县的行政区域为宁乡市的行政区域。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
隆昌县
经国务院批准,隆昌撤县设市,成为县级隆昌市。隆昌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域不变,由四川省直辖,内江市代管
4月14日
盘县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以原盘县的行政区域为盘州市的行政区域。盘州市由贵州省直辖,六盘水市代管
超200县欲改市
“停了20年一开饭自然吃得多”
“人要三天不吃饭,一开饭的时候自然就吃得多。”牛凤瑞这样比喻冻结20年之后的撤县设市浪潮。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出现过一波“撤县设市”的热潮。有统计显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共有95个撤县设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人们熟识的浙江义乌市和桐乡市、安徽桐城市,都是在这个阶段撤县设市。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撤县设市,占了八成左右。
然而,这其中不乏盲目跟风,一批“假性城市化”问题随之出现。比如,许多地方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大量占用耕地等。
“当时改得太快,很多不具备条件的县也改成市,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10多年的撤县设市政策,这一停就停了20年。”牛凤瑞说。
20年之后再重启,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这也与中央决策密切相关”。
昨日,孙不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下,中央出台了支持中小城市发展的战略,在他看来,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继续发展特大城市;二是支持中小城镇,特别是县级市的发展。“两者齐头并进”。
这种大背景之下,随着撤县设市的重启,地方也点燃了新一轮撤县设市的冲动。曾有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已在民政部“排队”申请“撤县设市”的县,超过了200个。
名称与体量不匹配
“孩子长大后还穿小衣裳不合适”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变化极大
此次湖南宁乡撤县设市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宁乡位于湖南中部,隶属省会长沙市,面积2906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16.8万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宁乡县实现GDP109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这超过1000亿的GDP实际上已相当于很多地级市的水平了。”孙不熟说,宁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足以改市。
“当下撤县设市的速度有所滞后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很多县城、特大镇实际上已经是城市,只是没有这名号而已。”牛凤瑞说。
如今,很多县城镇已经超过十万人口,甚至已有几十万,但依然叫“县”。“至少名与实不符。一个50万人口的地区,我们叫它某某县,就不太合适了。”牛凤瑞说,这就像孩子长大后还穿着小衣裳,改市换了个名号,就是换上了更合适的衣裳。
孙不熟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下,对于一些非省会城市之外较小的地级市,它对其代管的县来说,已表现为一种抽吸效应,其提供的资源支持已无法满足所代管县的发展。
“这些县改为市后,在财政上、审批权上直接与省挂钩,获得更多自主发展权,得到松绑。这样保证了县级市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孙不熟说。
牛凤瑞认为,撤县设市往往还伴随着行政级别的提升,这意味着原先这个县的配置资源的权力提升。“比如,一些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职能的部门,住建局、城管局等,机构规模将更庞大,以符合城建和管理的需要”。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管辖区域没变,人口也没变,其实,背后的差距,何止千里
被谁管辖
县
市
主要产业
地级市直管
县级市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代管
设置部门
一般以农业为主 以工商业或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
一般涉农部门较多
以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设置为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离大城市远近直接影响改市还是改区”
财权管理
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扶持资金,一般只能用于农业相关领域 可以用于城市相关领域
不可以开征并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 可以开征并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
招商引资
在招商引资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 对外形象较好,在工商业发展方面与城市建设等方面可以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较多外来资金
但两位专家都认为,撤县设市与撤县设区不同,两者不是绝对的,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牛凤瑞认为,一个县是否改市除了看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程度外,地理区位也是重要因素。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撤县设区是指在特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以上的近郊,有些县改成区,成为地级市的一部分。一些大城市辖下的县,比如湖南长沙县,尽管经济很发达,人口集聚规模很大,这些地方撤县设区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更加符合客观规律,能够适应大城市的效益的外溢,发展的潜力远远大于县域自我发展的能力。
改成市的县,在牛凤瑞看来,往往这个县的独立性比较强,离中心大城市相对较远,自己的辐射能力更强。
牛凤瑞个人觉得,此次撤县设市热潮会吸取上世纪90年代的教训,条件更加严格,审核更加细致,以防止一窝蜂而起。“但符合条件的撤县设市应该改,这是个大趋势”。
这个大趋势,在牛凤瑞看来并不意味着中国将进入“无县”时代。“估计将来,边缘的地方,县依然存在。县域人口不多,重点镇、县城镇也应允许。”牛凤瑞说。
解读
:撤县设市要满足哪些条件
1986年《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虽然非农业人口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市的建制。
1993年《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对撤县设市有了更详细的标准,包含了人口、GDP、财政收入等众多指标。
例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总收入不少于6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6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民政部负责人对此解读说,这些提法可以视为是对行政区划管理改革的决策型意见。“不是所有的县,也不是多数县能够改市、改区,而是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集聚的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达到城市化的标准,并且各项经济总量指标达到城市化的程度,才构成撤县设市和撤县改区的条件。”
2014年,中央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优化市辖区规模和结构”。
民政部于2014年10月发布《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正是按照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限制来拟定标准。--据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