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刘昉:骄娇二气害死人

$
0
0

           刘昉:骄娇二气害死人

     公元586年深秋的一天,隋文帝杨坚在射殿召见群臣,开展别开生面的警示教育活动。射殿上,花花绿绿的财物堆积如山,金黄玉白格外诱人。隋文帝命令文武百官用弓箭“射取之”,带回家“以为鉴戒。”原来,这些奖品是叛乱集团“三人帮”的全部家财。“三人帮”伏法后,家产和妻小被政府“籍没”,成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

     “三人帮”之一名叫刘昉,从小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无所不精。由于长期混迹街头,练得轻浮狡黠,诡计多端。少年时期,他以官二代身份,进入东宫侍奉北周皇太子宇文赟。他与耽酒好色”的太子臭味相投,使尽全身解数变着花样将太子引上邪道。 周武帝宇文邕恨铁不成钢,经常把太子召进皇宫训导暴打,最后严令不准再往东宫送酒。刘昉花钱买通门卫,每天偷偷摸摸把酒带进东宫孝敬太子,同时言传身教,教太子如何在父皇面前矫情修饰”。太子经他点拨,脑洞大开,演技大增,变成一枚纯洁文艺的小鲜肉,成功骗取了父皇信任。太子变身周宣帝后,刘昉水涨船高一步登天,“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周宣帝继位后原形毕露,荒淫纵欲,染了一身病,干脆把皇位传给7岁的儿子周静帝。刘昉深知这棵小树“不堪重负”,自己日后前途难料,于是决定改换门庭投靠实权派杨坚。杨坚是皇后的父亲,因屡遭宇文父子猜忌,自请出京在外任职,“有重名于天下。”刘昉多次在周宣帝面前为杨坚说好话,周宣帝终于同意把岳父调回皇宫陪侍自己。周宣帝病逝后,刘昉和杨坚等人密谋,采用秘不发丧和伪造遗诏手段,任命杨坚为总理。有个正直的重臣坚决反对,据不签字,杨坚被急得着急上房。关键时刻,刘昉歪心眼一动,支开重臣,模仿他的笔迹在假遗诏上签了名。朝廷各部门接到假诏书,照令遵行,把军权完全集中到杨坚手中。杨坚担任总理后,投桃报李,委任刘昉为国务院办公室主任,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皇叔宇文赞对皇位垂涎三尺,对杨坚大权独揽极为不满,便以照顾侄儿周静帝为由,拎包入住皇宫。每次上朝听政,他都故意和杨坚同帐而坐,处处掣肘,时时唱反调。一些不满杨坚的大臣趁机跟着起哄,使杨坚很多计划无法实施。杨坚很是窝火,又无可奈何。

 刘昉了解到领导的尴尬处境后,逛遍青楼,买下几个绝色妓女,回家使尽浑身解数悉心调教,再浓妆淡抹一番,冒充良家女子进献宇文赞。宇文赞年方16,禁不住久经战阵的妓女色诱,几天后就再无心思与杨坚同朝听政,天天泡在脂粉堆里乐不思蜀。刘昉趁热打铁再灌迷魂汤:“皇叔,您是先帝的亲弟弟,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皇位本该是您的!7岁的小孩儿当什么皇帝!只是先帝尸骨未寒,您如果现在与侄儿争夺皇位,未免操之过急,授人以柄。您这样天天呆在皇宫里也不合适,外面的议论也不太好听。依我看,您还是搬回王府的好!再忍耐几年,皇位逃得出您的手心儿吗?”宇文赞被他哄得团团转,当天就乐呵呵带着几个妓女打道回府。杨坚如释重负,两个月后就逼迫周静帝禅位,改朝换代建立了隋朝。

 刘昉略施小计,为杨坚扫除了篡位的一大障碍,立下了“定策之功。”受到杨坚重赏,同时享受出入皇宫有贴身侍卫保护的特权,令“朝野倾瞩”。他开始趾高气扬,尾巴翘到天上,“自恃其功,颇有骄色”。他公开接受贿赂,大搞权钱交易,卖官鬻爵,使得“富贾大户朝夕盈门”,三次受到监察部弹劾。刘昉自恃有杨坚撑腰,拒不承认,巧舌如簧把贪腐责任全部推到妻妾身上,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最后一次因为证据确凿,杨坚也捂不住火,只好轻描淡写给了刘昉一个行政警告处分。

 杨坚可以纵容他的肆意贪腐,因为贪腐的人没有政治野心。但是,杨坚无法忍受刘昉工作中的无所作为。杨坚羽翼渐丰后,政治野心路人皆知,招致一些同情周静帝处境的北周将领相继起兵反叛。杨坚为平叛忙得焦头烂额“废寝与食”,身为办公室主任的刘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耽误了不少大事。杨坚多次当面批评,刘昉依旧屡教不改。杨坚决定杀杀他的“骄气”,派他到平叛前线担任监军,全权指挥部队。刘昉继续耍横,以“未尝为将”当借口百般推脱。杨坚忍无可忍,撤了他的主任一职,开始有意“疏忌”他。刘昉因为自己的“骄气”,从此淡出权力舞台,被杨坚彻底边缘化。

  如果刘昉安于现状,归隐田园,那么,凭着在任时贪腐所得,完全可以过半辈子土豪生活。可是,刘昉不甘心蛰伏,他始终认定杨坚能有今日完全拜他所赐,坚信杨坚还会向他抛出橄榄枝。他潜心等待,果然等来了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这个馅饼是杨坚变身隋文帝后,念及旧情丢给他的一块鸡肋----封刘昉为柱国舒国公。这个爵号虽然尊贵,隋文帝却不给他一点实权,让他“闲居无事。”刘昉空欢喜一场,不明白隋文帝是想把他永远挂起来,还是暗中考察再委重任?他决定铤而走险,采取撒娇战术,摸清皇上底牌。

   正巧,京城开始闹粮荒。隋文帝为节约粮食,诏令全城禁止酒类买卖,违者严惩。刘昉终于逮到机会,在街口最热闹处租了间大铺面,让妻妾们“当垆沽酒。”为了给买酒的人壮胆,刘昉还经常在店里坐镇,充当活招牌。这一招果然奏效,监察部弹劾刘昉的奏章很快出现在隋文帝面前。隋文帝一眼看穿了刘昉这种小儿科游戏,对他的撒娇行为极为反感,轻蔑批示道:“不予追究!”刘昉听到结果后,知道自己已经被宣判了政治死刑,更加“郁郁不得志”。

  江山易手,新陈代谢,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亦然。刘昉心里堵得慌,到处找人大吐苦水。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只有梁士彦和宇文忻与他同病相怜,一拍即合。这两员猛将当初为杨坚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又同时遭到杨坚猜忌被解除兵权在家养老。三个难兄难弟都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于是秘密策划自寻出路。梁士彦和宇文忻虽已被剥夺兵权,但在军中还极具影响力。于是俩人商定,想积蓄全部力量,与隋文帝放手一搏。

 这时,刘昉早已将梁士彦年轻美貌的妻子发展为情人,正巴不得梁士彦早点出事,“遂相与谋反。”他上蹿下跳秘密串联其他失意者,明目张胆为梁士彦造势,说梁士彦早年看相时,相师就算定他上符天命,六十岁后必登皇位。他鼓动众人参与谋反,一起“推士彦为帝。”

 同时,刘昉也天真地做起皇帝梦。他希望梁士彦与隋文帝火拼后两败俱伤,自己再火中取栗坐享其成。一次,他得意洋洋对情人说:“我姓刘,刘字拆开是‘卯金刀’;我名为,拆开就是‘一万日’,命中注定我要当一万日的皇帝!”这番在情人枕边的痴人说梦,成为政变失败后将刘昉送上断头台的铁证。

 “三人帮”计划由梁士彦在外起兵,宇文忻出京平叛,两军会合后联手攻打京城,刘昉负责在京中接应。政变被隋文帝扼杀在摇篮中,“三人帮”被一网打尽。隋文帝知道梁士彦和宇文忻有足够的谋反理由和实力,但无法理解刘昉为何趟这趟浑水,于是放低身段亲审刘昉。隋文帝抚今追昔,首先感谢刘昉当初的举荐之恩,再历数刘昉在任时的所有过失,以及自己即位后对他“娇气”的种种容忍。皇上保证,只要他说出参与谋反理由,可免一死。刘昉理屈词穷,“自知不免,默无所对。”直到情人为保命,供出刘昉的那番枕边悄悄话,隋文帝才勃然大怒,立即判处“三人帮”死刑并“籍没其家”,于是出现了开篇那一幕。

   可笑刘昉前半生紧抱杨坚大腿,自恃功高而“骄”,导致政坛失意;后半生又因“娇”而不自量力萌生谋反之意,致使自己身首异处,身败名裂,家产充公,妻儿为奴,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用生命警示着后人:骄娇二气害死人!

                         

                                  2016年11月14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