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谢颐城:《杜诗镜铨》“镜铨”正解(讨论)

$
0
0

林风眠(1900—1991)

 

 

一、缘起:

 

  国学数典论坛国学问答版面管理员“春秋大义”发起讨论:《杜诗镜铨》的“镜铨”这个词应该怎么解释?

  《杜诗镜铨》是清代学者杨伦对杜甫诗文的诠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分上下两册,共1167页。


二、freegoat的观点是“镜铨”“有可能和‘铨镜’一个意思。”下面的回答都来自《汉语大词典》:
 
  铨镜(铨镜):评选鉴别。 南朝梁王筠《为第六叔让重除吏部尚书表》:“然后可以铨镜流品,平均衡石。”《北史•郭祚传》:“是时孝文鋭意典礼,兼铨镜九流。”唐元稹《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夫铨镜万品,不无倦。”

 

三、forward070 的解答线索来自作者自叙:

 

  杨伦《杜诗镜铨》自序中云:“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合乎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象未离铨’者。”说明他此书取名“镜铨”,是求合乎作者本来的用心,推崇杜甫所说的“镜象未离铨”。

 

  这句诗出自老杜排律《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系其尾联,原句作“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杨伦此书注此句时,引《圆觉经》:“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象。”下面注:“铨,衡也,一曰度也。”这两句的意思,他解释说是:“言金篦虽可刮去眼膜,而执镜象以为实有,则犹未离铨量之间也。”

 

  按,镜象即镜中的物象,如《大智度论》所云:“如镜象实空,不生不灭,诳惑人眼。”

 

  愚以为,杨伦以“镜铨”为书名,是取义于那两句杜诗。参照他自序中的说法,大致是这样一种用意:他下了“年经月纬,句栉字比”的苦功,一心追求“合乎作者之意”,将那些“楦酿丛脞(意谓烦琐杂凑)之说,剪薙无余,使浅学者皆晓然易见,则亦庶几刮膜之金篦也夫”。而他自谦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种镜象,不过,自谦中也有自许,即“犹未离铨量之间也”,自认为还是比较合乎作者用意的。  

 

四、我基本同意forward070的意见,但他对自序和杜甫的原诗的分析都还有可探讨的余地,我对此展开了较深入的分析。下面是我的跟帖(作了较大的修改):

 

  我同意楼上的意见,正像作者自序所言,书名取意于杜甫的诗“镜象未离铨”。但问题是杜甫的原诗究竟什么意思?作者自序什么意思?并不清楚。

 

  我们首先看杜甫的原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
    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杜甫在这首诗里追述了自己信佛的过程,不仅曾许身佛寺,而且一心追求真理,并信誓旦旦,一心皈依佛教(迦叶),和道教毫无瓜葛(偓佺。道教仙人,借指道教),最终辩白:自己勇猛追求心灵的顿悟,连身体的羸弱都不管不然而,尽管金篦(手术刀)能够替我们刮去眼前的视力障碍(白内障),但没有用,因为我们依然没能完全免除镜中物像(假象)对我们的迷惑。这才是诗人最痛苦的。“金篦”借喻佛经。  

 

  正确地理解了这一层,才可能正确理解作者自序的意思:“今也年经月纬,句栉字比,以求合乎作者之意,殆尚所云‘镜象未离铨’者。”

 

  这句话大意是:

 

  如今我长年累月苦心经营、字斟句酌,为了达到合乎作者本意的目的,大概还是像杜甫所说的“未能完全免除表象的迷惑吧。”

 

  《杜诗镜铨》一名,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对杜诗的研究还停留在镜像的表面水平,还不能直达本诂。  

 

  最后,我又补充了刘禹锡的一首诗,这首诗也用了“金篦”的典故。诗是赠给“眼医”婆罗门僧的。这证明唐朝已有解除白内障的手术,可能传自印度,另外,金篦术的“发蒙”功效,又可比喻佛经的启蒙功能。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还有几个问题应该解决,《汉语大词典》把“铨镜”解释为“评选鉴别”。

  其一:“铨”到底什么意思?《汉语大词典》对此的解释是:

 

  “铨”,衡量轻重的器具。即秤。
  《说文•金部》:“铨,称也。”
  段玉裁注:“称,各本作衡,今正。禾部:‘称,铨也。’与此为转注,乃全书之通例。称,即今秤字……称锤以金为之,故从金。”
  《汉书•王莽传中》:“白炜象平,考虑以铨。”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量,斗斛也。铨,权衡也。”

 

  我同意应劭的观点:“铨,权衡也。”“铨”和“权”音义全通,为“权”的同源分化词。本义应该指秤锤,代指秤。

 

  其二:铨有称量、掂量分量轻重的含义,但镜怎么会有鉴别的意思呢?假如是放大镜或显微镜还可以理解,古铜镜是不可能做这种用途的。我猜想,古铜镜可以做反光镜使用,在昏暗中鉴别对象时,要用古铜镜反光,才能看清对象上的瑕疵。由此,镜有鉴别的含义。

 


原帖地址:国学数典论坛国学问答:《杜诗镜铨》的“镜铨”这个词应该怎么解释?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03591&page=1#pid165109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