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浓情咏史  独见匠心——读方先渠先生名人故居联[湖南/陈宏伟]

$
0
0
    名人故居是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文人墨客、伟人先烈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当下,众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参观名人故居,敬仰名人风范,光大名人精神,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方先渠先生就是众多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优秀代表。 
    方先渠先生退休后潜心研究诗联文化,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曾任岳阳《洞庭诗词》主编,出版了《思者有痕》等诗联专著。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岳阳市诗联界顾问。品读方先渠先生的名人故居联,眼前便呈现出一幅幅壮观的历史画卷,便会涌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还有那令人振奋的人文精神。 
     ——深沉怀古,独见厚重。 
    追寻先贤足迹,吸取古代精华,在怀古中升华思想,在深沉中积淀智慧,是方先渠先生名人故居联的创作风格。如题杜甫江阁联: 
    自贾生作赋,三湘再留绝唱; 
    从屈子怀沙,古郡双宿诗魂。 
    杜甫江阁位于长沙河东城区西湖桥,是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而建。杜甫于唐大历三年(768年)晚秋,因投奔好友来到长沙,并在小西门外的湘江边租赁了一间简陋的楼房,因楼房面临湘江,“诗圣”将其取名为“江阁”。从入长沙,到魂归汨水,杜甫与长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为湖湘文化作诗50余首。方先生登阁瞻仰“诗圣”肖像,品读杜甫的美诗妙句,一种浓厚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联兴大发,佳联绝对跃然纸上。 
    此联的大意为:自贾谊作《吊屈原赋》后,三湘大地又留下了千古绝唱;从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投江后,古郡岳阳就有了屈原、杜甫两位诗人。此联怀古情深,功底厚重。上联从“贾生作赋”起笔笃实稳重,引人回想贾谊和他的名作《吊屈原赋》;“再留绝唱”行笔意境浑厚,引人再次进入联想空间,一个“再”字引出了屈原的千古绝唱《离骚》。下联叙述了屈原怀沙投江,屈原和杜甫葬于岳阳的史实,字里行间无一杜甫的功迹,但“双宿诗魂”就突现了先生将“诗圣”与“诗祖”同等尊重的隆重情意,令人观为叹止。整副联歌颂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结和贾谊出众的文学才华,在短小精悍的篇幅里集中展示三位代表人物,可见先生选材独特,情深意重,旨在传承,令人称赞折服。 
     ——婉约述史,独见新颖。 
    讲述精彩历史故事,赞颂传奇历史人物,婉约中展现优美,含蓄中不失新颖,这是方先渠先生名人故居联的又一特点。如题左宗棠柳庄联: 
    一介书生,十年铁马筹边策; 
    三千杨柳,万里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1812—1885年,晚清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世称“左公”)。柳庄位于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1843年,31岁的左宗棠用教书薪水建造了这座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的性格而起名“柳庄”。走进柳庄,只见左公当年种植的竹林葱郁苍劲,绿柳成阴。当先生目睹左公笔力遒劲的对联和他喜爱的书籍,抚摸左公当年用过的农具,聆听讲解员讲述左公的殊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便欣然挥笔题联。 
    此联讲述了左公屯垦戍边的艰辛历程,用含蓄蕴藉方式赞美了左公的功绩,独见作者婉约新颖的治联技艺。视角新颖:在时间上采取聚焦——“十年”,在空间上采取广角——“万里”,给读者浓缩了一幅鲜活的画卷。取材新颖:从柔弱的“书生”中看到理想抱负,看到了治世才能,从细小的“杨柳”看到了边陲安定,看到了国家安宁,把“书生”和“杨柳”作为治联的素材起到了“弱中见强”和“小中见大”的效果。比拟新颖:甘肃、新疆因遥远、荒凉和战乱,在唐代就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写照,而经过左公十多年的治理,已呈现出“万里春风度玉关”的可喜局面,用“度玉关”来赞美左公的功绩实属含蓄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厚意思贤,独见真切。 
    参观名人故居,目睹名人功绩,对先贤达士充满敬仰之情,对文人墨客充满缅怀之意,这种厚意深情在方先渠先生的名人故居联中流淌。如题益阳周立波故居联: 
    笔底暴风骤雨; 
    眼前巨变山乡。 
    益阳周立波(1908—1979年,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故居位于益阳赫山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长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乡与农民群众“三同一片” 创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长篇、短篇小说的原型地。先生参观场景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陈列、周立波文学研究室后,被周立波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风格所打动,被周立波的艺术成就和发奋精神所震撼,欣然题联。 
      此联短小精练,内涵丰富,独见真切。准确贴切。上联嵌入周立波于1948年完成的著名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下联用倒装方式嵌入周立波于1955年完成的著名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切人切事切时,十分准确,毫无雕琢痕迹,展现了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治联技巧。自然真实:上联歌颂了周立波的文学才华和文学成果,敬佩之情表达非常自然,下联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赞美之情表达十分真实。 
     ——虔诚忆祖,独见工丽。 
    带着虔诚之心去追忆先祖的功绩,怀着谦卑之心去感恩先祖的功德,用满腔热忱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无比深情去祝福祖国的美好未来,这种激情和胸怀尽现在方先渠先生名人故居联之中。如题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联: 
    烈山莽莽,对江汉涛声,架顶烟云,尽纳天灵地秀,万古沧桑成圣境; 
    始祖巍巍,宣耕耘教化,医方药草,永扬德泽神恩,九州蕃衍启文明。 
    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和研讨炎黄文化的基地。走进故里景区,谒拜炎帝神像,参观始祖生平,缅怀神农功德,环视景区群山攒簇、沟壑纵横、树木茂盛的美景,先生心潮澎湃,灵感大增,为故里撰联以示虔诚。 
    此联意境优美。上联是一幅虚实相生的山水画,向读者展现了烈山的雄伟,江涛的壮阔,还有那神农架上飘浮的云烟,实景灵动优美;描绘了神农故里地秀天灵的“圣境”,还有那万古沧桑的变迁,想象空间丰富。下联是一张情景交融的功德图,先生将神农“植五谷饱民饥、尝百草疗民疾、织麻为布遮民体”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永怀始祖恩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尚情怀渗透到了读者的心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使意境得到了升华。

-----------中国楹联报2016年11月18日 > 总第1271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