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历史闪回964年,一对桃符自五代后蜀主手中纵身一跃,化作一叶联舟,投入历史的长河。河道险阻,河流湍急,两岸沧海桑田的变幻暗淡了藩镇割据刀光剑影的世相。艰难行至宋代,崇文抑武的施政带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辽、西夏、金、元四个河段,则似乎鱼翔浅底,波澜不惊。至明代,高山平湖,水面壮阔,联舟浮出水面肆意而行,当朝文人学士无不附会明太祖以题联为雅事。入清后,平湖水飞流直下,历史的长河在此形成壮丽的瀑布,声比雷鸣,若联心中的呐喊,光炫彩虹如联多变的句式,瀑边景致铺陈联的辞藻,瀑下幽潭深藏联的意旨。至此,随着联舟的坠落,楹联发展到鼎盛,仿佛投入土地的种子,复又破土而出,长成参天的树,开出美丽的花。而在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初期,激荡的洪流形成一个又一个漩涡,联舟在漩涡里颠沛辗转,滞涩不前。
终于,联舟冲破漩涡,又行过一程舒缓河段来到1984年。这一年,四十余名有识之士,携手在国都建立起一座港湾,从此联舟有了自己的集聚之地整修之所。港湾内,能人层出,或研史究理,或教书育人;或联墨双馨,或诗赋同修;也有偏居一隅构写联话,也有逐鹿群雄竞相争锋,也有酬答唱和愉己悦人,也有策划活动发扬文化,联舟队伍日益丰满壮大。历史总是要用铅字来记载,联舟也需要一挂高帆提升动力与凝聚力,于是《中国楹联报》在1987年应运而生。
弹指一挥间,《中国楹联报》迎来了30年的华诞。这30年,报帆从不定期升起到每周升起,从一挂小帆到对开大帆,从素净的白布帆到多姿的彩绘帆,始终向着朝阳,披着彩霞,不畏艰辛地矗立在联舟之上。这30年,港湾建设蔚然兴起,地方性港湾如雨后春笋络绎生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又建立了许多虚拟的港湾;联舟水手也层出不穷,许多个学生水手也都崭露头角,别具一格。这30年,大型联赛联谊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教育基地,文化城市争先恐后创立,最终联舟成功驶入央视春晚的码头,让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一睹联舟的绮丽与雄伟,一同品尝楹联这道文化大餐。
如果说朱子提高了人们制作联舟的技术和手段,梁章钜汇集了自宋至清中叶众多文人打造的联舟初步形成一个模糊的联界的话,那么公元1984年建立起的港湾则标志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楹联界的形成。界内聚集着一众兴趣爱好相同,并共同致力于楹联的研究、发展、传承的人。从前,历代文人视对子为基本功、为文字游戏、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而今在当代志士的推动下,对联已成为与诗词歌赋比肩的独立文体,而《中国楹联报》正是这一独立文体的标识。
如今,联舟驶到了入海口,报帆也高高挂起,鼓足了风力。往者,一路长河深远;来者,一片海面广袤。试问联舟,能否乘风破浪,直挂报帆济沧海?我们期待,并为之携手努力!
------------中国楹联报2016年09月30日 > 总第1264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