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禅心佛乐--拈花微笑何为禅

$
0
0
2007011709174060977.jpg
   
    拈花微笑,原佛教用语,指禅宗的心心相印。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相传释迦在灵山会上,以花示众,众皆默然,只有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法妙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比喻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
 
    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他。迦叶尊者,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
   
    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像这样一言不发,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其中微妙究竟何在?且不说这是一种什么佛理,是一种什么玄机,单是他的微笑,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
   
    一枝花,在普通人的眼里,无非是颜色、香味、名称再加以美或丑的评价。在诗人的笔下,则会再添风韵,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再现了梅的超逸精髓。
  
    而在觉悟到了无上智慧的佛手中,它既是花又不是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它蕴藏了整个世界的秘密。因为,在觉悟者的心中,花的精神生命是同万事万物的精神生命深融一体、不可分割的。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森罗万象,各各差异,甚至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一切不过是无限虚空中瞬间的生生灭灭,起起落落,它们的本来面目同为寂静的虚空。觉悟到这一点,人的心中所生的种种分别、善意、是非、美丑、高下还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呢? 
  
    拆除心灵的封界,回到那个更高更广的真实之中,居高临下的关照万物,等同梦幻空花,有而不实。
   佛祖拈起了花,也非花也非佛,只是虚空中绽开的笑颜;迦叶情不自禁以微笑回应,哪里又是迦叶?一刹那,心心叠印,性性相通。
  
    如此微妙的境界,其中已包含了几许不可言传的禅意。可这样的默契在人类中间实在太少了!也正是为了寻求这种人与无限、人与人的默契,两千多年前灵山法会上,这么不经意的一拈一笑,引来了后世中土一派盛大蓬勃的佛教禅宗。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掌中握无限,刹那亦永恒!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种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
 
    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佛祖拈起了花是已包含了几许不可言传的禅意。就这么不经意的一拈一笑,已是心心叠印,性性相通。朋友间莫不是会意一笑, 言不要多, 心境相通。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心有灵犀一点通,朋友交之,最高境界!

2007011709174060977.jpg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