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清风明月无人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转载]柳侯公园(上)——独行柳州桂林(2)

$
0
0
    到柳州,自然得到柳侯公园。
    柳侯公园位于柳江北岸的城中区文惠路60号,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

    这是柳侯公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古南门,南大门重檐飞翘、花脊斗拱、三门四楹、丹柱彩桷,既有清代特色又有岭南风格。


    柳侯公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统元年(1909)正式命名。时任柳州知府杨道霖说:“(柳侯)祠旁立公园,即以‘柳侯’名之,从民望也。”后经多次改扩建,柳侯公园成为占地16公顷的历史文化名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授予“国家重点公园”称号,成为广西首个国家重点公园。走进大门,迎面是柳宗元塑像,气宇轩昂。


    沿着林荫前行,30多块造型各异的自然墨石点缀在小道两旁,墨石上以印章形式镌刻着180枚诗词,它们都选自柳宗元在柳州写下的诗文佳句。


    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柳侯祠,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朝,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的手笔。

    柳侯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正殿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柳侯祠旁,矗立着一块毛泽东书写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的石刻碑: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侯祠东,有贤良祠和讲堂。贤良祠是为纪念唐代柳州司户参军刘贲而建,与柳侯祠并称为唐二贤祠。

    讲堂为清代柳江书院遗迹。

    贤良祠前,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罗池夜月”。


    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

    据说,每当皓月当空,倒影水面,便形成了“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是柳州古八景之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也专程访问过罗池。

    罗池旁,有一座六角长亭,这就是“柑香亭”。当年柳宗元曾在这里栽种黄柑,并写有《种柑诗》广为流传,后人因此修建此亭。它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

    柑香亭东北,有开元寺遗址。柳州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毁于清末。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座碑下长眠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阵亡的将士。

    罗池北面,是山长住房,入口门上有联曰:乐追唐虞承孔圣,勤载桃李续柑香。

    山长,是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宋元时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山长住房原为清代柳江书院建筑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柳江书院历任山长以柳宗元为榜样,悉心指导青年学子,培养了众多人才。

    现在,山长住房内,是柳宗元生平陈列。

    柳宗元,祖籍山东,出身官宦家庭,773年生于长安。入朝为官后,因参与革新失败,被贬邵州做刺史,三个月后再贬永州做司马,十年后贬柳州做刺史,四年后(819年)病逝于任上,终年47岁。
    这组群雕叫“八司马事件”:唐永贞元年(805),以王叔文﹑王伾(pī)为首的革新派推行新政,不到半年,革新运动失败,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司马事件”。

    陈列分为长安时期、永州十年和柳州惠政等几大部分,展示了作为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的柳宗元在政治、文学上的突出贡献。 






    唐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第二年其灵柩运回长安,葬于万年县(今陕西临潼)柳氏墓地。柳州人为纪念他,在其灵柩停放处的罗池旁建衣冠墓。
    一千多年来,柳宗元衣冠墓屡有修葺,原墓在“文革”中曾被夷平,现墓为1974年修复,墓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为郭沫若手书。
    在人生最后的四年里,柳宗元在柳州主政一方,施行仁政,开启文明,备受柳州百姓拥戴。时至今日,每年清明节,柳州社会各界人士都会相聚柳侯祠,共同唱响这首《祭柳侯歌》,表达对有德于民的柳刺史的深深缅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2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