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是江南名园,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得天独厚的惠山古镇,周围星罗棋布地簇拥着上百十个祠堂,尤如:明月率星众;群芳拥牡丹。
概括地说寄畅园有五大特色,是它登上全国名园的根本缘由:精美的理水,高超的叠石,巧妙的借景,洗练的建筑,绝湛的廊碑。真是:得天独厚;占地群芳。
一、精美的理水
寄畅园的锦汇漪是引天下第二泉,分两股暗流引入。
二股暗流原本由二泉下游的双龙泉分离。1999年重新改道,由双龙泉下游的金莲池分流。一股从金莲池直接向东入日月池,由日池南壁龙吻口出下日池,再由月池入寄畅园,流入暗道,到镜池,再回流到“先月榭”西侧入锦汇漪。另一股从金莲池引流向北,入二泉书院香积池,原本经白衣殿池,由于今已淤,改管道暗通寄畅园八音涧源头,经流水三跌,曲曲湾湾入锦汇漪的西北角。
从二泉而来的两股分流,忽明忽暗,蕴涵着神秘,注入锦汇漪,于是锦汇漪聚天光日月,星辰云岚,山光水色,古木花鸟,游人壁廊,远处借景,一一倒映水中,故曰锦汇漪:曲流淘日月;古木挺松罗。
二、高超的叠石
从精美的理水,可领略寄畅园依山傍势,是从西高到东低的建筑。它用惠山黄石驳岸,在锦汇漪整体布局的水面,有大小四座小桥切割水域,使其层次丰富水面浩荡,给人以浩浩荡荡向北流去的感觉。其实不然,在东边郁盘附近,有限水位的涵洞,将超过水位之水,引入惠山古镇龙头下的惠山浜,由此与大运河汇为一流。
无锡自明代始有九龙十三泉之说,而锦汇漪之水的出进,流经六龙之吻,可谓天下之第一奇观了。故联曰:叠石衔慧麓;引水吐龙头。
三、巧妙的借景
造园家以园为本,巧妙地把东南的锡山和锡山上的龙光塔,借来为己所用,这一独特地匠心,在全国造园中别具一格,颇为罕见。乾隆皇帝以寄畅园为蓝本,在北京造了个谐趣园,无奈,没能把借景这一造诣照搬过去。
站在寄畅园东边西望,寄畅园似无限之大包容了惠山,站在西北角朝东南望,锡山和龙光塔如镶嵌在寄畅园东南边缘,使寄畅园小中见大,其实寄畅园才十五亩地的面积,水面也不过2.5亩,只是其层次极为丰富,意境极为浩远。承脉巧堆砌;衬园奇借邻。
从锦汇漪中挖出的池土,堆积于黄石驳岸的上边,抬高西部,使其成为西高东低的气势。又因第一代园主命里缺土,故堆土为岗,八音涧便在谷中曲曲湾湾流水三跌,既寓意兰亭序中流觞曲水,又寓意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之典故。在高岗南侧又用太湖石,引元代倪云林九狮图意境,叠石“九狮台”,此处九狮台不是指九个的含意,而是多狮的含意。在封建社会,九字不可在民间乱用,除非表示很多,可以九代替,所以此处几十只狮只是定格在九字中,原意即为多狮台:九狮观七斗;三坎奏五弦。
四、洗练的建筑
寄畅园建筑少而精,错落有致衔接于景点之紧要部位。使你移步异景,目不遐接,韵味无穷,可谓:楼台每每总依月;花经频频常沁香。
五、绝湛的廊碑
上世纪1931年,日寇发动了八·一三松沪战争,全面实施对华入侵的狼子野心。日寇沿沪宁线一路西下,江南大片国土沦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寄畅园廊碑也悉数被日寇飞机炸毁。
到1985年,园林查资料索档案,恢复了后六册和续三册碑帖78方,1986年又恢复61方共计139方,其内容有三大部分。一、收录秦氏先祖秦观和其无锡后人秦旭、秦夔、秦金、秦瀚、秦梁等手迹。二、收藏了陆游、范成大、王蒙、吴宽、沈周、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王方平、陈继儒等大家的法帖手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临摩班固的诗文,王方平临摩关公的书法,陈继儒临摩张飞的书法,更是弥足珍贵,因为这不仅反映了他们三人的书法功底厚实,更是把汉代的班固、三国的关公和张飞的书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尤其是张飞的书法,完全没有《三国演义》中草蛮形态,从字面上看完完全全是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字虽不多,却令人叹为观止。
笔者借此机会呼吁,希望能进一步把前三册恢复出来。因为这是乾隆御赐的《三希堂法帖》,其中全是唐宋时书法大家的作品,堪为精湛绝伦。一旦全面恢复,将会更加完满寄畅园的品位,更加定格寄畅园的文化和历史地位,更加焕发出其光辉灿烂的魅力。
总之:廊碑见证书香第;苑艺登极国宝堂。
-------------中国楹联报2016年08月26日 > 总第1259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