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一日读书读到一则故事:说一个中举者要出去做官,辞别老师时,老师问他如何游刃官场。学生说准备了100顶帽子。老师不悦。学生见状,说而今世上,像老师您这样高洁的人还有几个呢。老师一听,欣然受之。学生一出老师门,逢人便道今日就送出了一顶帽子。纪晓岚想到前些日子,有几个官员给皇帝挠痒,不料却被乾隆爷喝斥,说他们是阿谀小人,不觉失声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都过了若干朝代,还刻舟求剑,不知变化,一个字——笨。
话说有一天纪晓岚跟随乾隆皇帝南巡,来到白龙寺。白龙寺堂局宽敞明亮,周边山围之数重,后山高峻,树木葱茏。上下三殿,庙宇严整,轻烟袅袅,清静无尘。乾隆来此,正值钟楼处两和尚在撞钟,他俩边撞边唱。虽听不清唱什么,但觉唱声清越,加之钟声沉雄,烦恼似一下破去,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为这警世之钟所感,乾隆情不自禁地吟一下联:“白龙寺里撞金钟。”他想对出上联,左顾右盼,左思右想,搜索肚里地理人文,一时想不出。感到大煞风景,把目光转向随从,希望他们来对。
一随从急吟:“青石岩边罗锦帐。”
乾隆摇头。随从低头而退,严肃敬畏的脸上,松弛了许多。
一随从上前,沉稳朗答:“紫禁城中镶玉带。”说完,那低垂的眼光中,泛出些许喜悦。乾隆不置可否。沉思了一下,说为了提高众爱卿对联的兴趣,来点重彩,有妙对者奖白银100两。说完,乾隆把眼光停留在纪晓岚身上。
似被电光一击,纪晓岚无端的大笑起来,“哈哈哈——”,肆无忌惮。还手舞足蹈,状如小孩。乾隆和随从皆莫名其妙,惊异地你看我,我看你。当乾隆的眼光从不解转为嗔怪时,纪晓岚一下恢复了常态,连声告罪:“惊扰圣上,罪该万死。”
“哼——刚才为何失态呀——”乾隆沉下了脸。
“禀皇上,臣多年以前,得了一上联,绞尽脑汁,始终没能对出下联。不想,这个下联竟被皇上您对上了,臣一时高兴失了态,还望恕罪。臣的上联是‘黄鹤楼中吹玉笛’。”
“妙对!”随从一听,禁不住拍手叫好,“皇上圣明。”
乾隆眼光一扫,随从改口:“纪学士真有才!妙对!”
乾隆很高兴,心里被挠得痒痒的,纪学士是大才子,也有对不上的时候。便大加褒奖:“对得好,奖纪学士银100两。只要君臣一心,就会生出许多妙对。”
回京,内务府大臣上奏皇帝,说如果一个妙对就奖白银100元,这奖那奖,怕府上的钱入不敷出。“哼——”乾隆爷教训道,“你忘了,《诗经》中‘普天之下’后面的意思。”“奴才该死,竟忘了!不过,我觉得纪学士是不是在作秀,拐点弯讨好皇上。”
“嗯——”
“奴才该死,不该怀疑!”
“对联对联,许多人认为‘对’是核心,故有妙对。不过,朕觉得,‘联’才是核心,没有我的联珠,那是妙对吗?”乾隆把“妙对”加重了语气,看也不看内务府大臣一眼。
内务府大臣领到了一个轻蔑的奖赏,一路嘀咕回味“妙对”,“妙对”,“妙对”。
----------------中华楹联报2015.8.15
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