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久前在安庆懒悟艺术馆馆藏楹联展中见到清邓石如隶书楹联拓片:“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上联有识语:
“完白先生法书,张皋闻、李申耆诸老表章后,海内翕然宗之。友人见诒此联,尤为奇古,因求先生嗣君守之钩摹刊刻,以公同好。同治元年三月曾国藩识。”行草。下有“国藩之印”一方。下联落款“顽伯邓石如”。印二方。下有“汪定执敬观”五字行草。隶书楹联拓片别具一格,真是一饱眼福。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名瑛,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安庆人,精四体书,世称邓派,也称皖派。曾国藩对此书联推崇备至,赞赏此联尤为奇古。而张皋闻、李申耆、邓传密都是江南的名士名流,著名书画家,当然也非常推崇邓石如的书法,因此他们自始至终参与了邓石如书法刻石的过程。他们是这一风雅活动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曾国藩虽不以书法家称,然而此“边跋题识”潇洒自如,笔酣墨饱,颇具功力,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
寒山寺碑廊集中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成为寒山寺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邓石如的“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隶书对联能留存寒山寺,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邓石如在当时的书法地位,是对其书艺地位的一种肯定。
邓石如隶书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后人给予其很高评介。包世臣《艺舟双楫》:神品第一,赵之谦:“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另外,这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蕴含着作者超凡的人生境界。人生在世,处理世俗之事劳神费力,而家传的珍贵宝物是“旧书”
,其何以为“宝”?先贤的知识学识技法和思想见解,其亦蕴含着立身治家和社会教化的人文功能。
一反一正,把世俗劳神费力烦心事与“旧书”如宝的美事韵事乐事融入于联中,洋溢着以书香为宝的书文化价值观和精神正能量的人文内涵。
------------中国楹联报2016年08月05日 > 总第1256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