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临死的时候才明白,老鼠能活多久,取决于猫的态度。在刽子手的大刀砍向腰眼的那一刻,一幅分外清晰的黑白画面定格在李斯的眼前:李斯走在上蔡郡的街道上,手里提着一副猪杂碎。
那种闻起来时香时臭的味道,可是人生的滋味?青年李斯不可能明白。那一次吃猪杂碎,李斯记忆最深刻。多少天没有尝过荤腥了,李斯不只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咬了自己的舌头。已经不错了,和一介布衣的李斯相比,做了小吏的李斯偶尔还能开开荤。可是,李斯并不满足。早年立志做一个“肉食者”,李斯只是羡慕人家的好吃食。战国末期的乱世,给他这样的下层人士提供了上升的空间,李斯终于在家乡做了一个看管仓库的小吏。可这样一个临时工的岗位让李斯觉得如食鸡肋——甚至连鸡肋也不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做了个保管员。薪酬微薄,距离“肉食者”的理想还很遥远。
手里的猪杂碎,好歹也是对李斯的一种安慰。俺不知道李斯的午餐是像河北人吃驴肉火烧那样泡块大饼,还是像呼和浩特人吃羊杂碎一样配个焙子。管他呢,俺想李斯一定吃得很舒服。短暂的午休之后,一件小事改变了李斯的命运。
俗话说,人有三急,李斯自然也是一个“进出口公司”。李斯的茅房像他的身份一样简陋,如厕间忽听脚下的茅坑里有老鼠撕咬打架的声音。李斯低头一看,两只老鼠正在争抢那不洁之物,不由地心中一声冷笑。起身离去的那一刻,李斯捡起一块土坷垃扔进茅坑,老鼠们应声逃窜。李斯忽然想到,在他职守的公仓里生活着一群完全不同的老鼠,那些大腹便便的家伙偷吃粮食的时候根本不怕人。在老鼠的启迪下,李斯猛然悟道: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自此,李斯抱定了做一只公仓里的老鼠的理想。
李斯走了,坚决地去实践“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求知吧,哪怕远到齐国。李斯拜荀卿为师,学习 “帝王之术”。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李斯学成后,跑到了秦国。幸好相国吕不韦慧眼识英雄,推荐李斯做了一个小官。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不久后,李斯就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先被提拔为长吏,后来又晋升为客卿。
李斯终于成为肉食者了,可好景不长,一个人来到了秦国。这个人叫郑国,他鼓动嬴政修一条好长好长的水渠。水渠终于动工了,渠的名称就是郑国渠。秦国人也不傻,不少人都看出了这是一条阴险的“疲秦”之计。嬴政的胸怀包容了郑国,郑国也不负王命,果真修成了大渠。结果大家都知道,因为有了水利,秦国的农业生产搞上去了,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可秦国的贵族们却得了便宜卖乖,硬说像郑国这样的洋打工个个用心不良。还说什么这些外来的打工仔抢占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事实却是本地人硬吃低保也不愿意扫大街。秦王嬴政何尝不明白,可又能怎样呢?嬴政10年(公元前237年),秦国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又得回楚国吃猪杂碎了。绝不!没有绿卡,打黑工也要坚持住!李斯暗暗下了决心。心动不如行动,李斯连夜起草了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坦率地讲,李斯打动了嬴政。嬴政也犯愁:如果没有外地农民工,谁来盖高楼;如果没有外来小商贩,谁来炸油条,豆浆谁来熬?罢了,只要办了临时居住证就可以留下来。
李斯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不久后自己也被封为廷尉。此后的李斯在秦国如鱼得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他因功被封为丞相。西人说,权利就是影响力。作为丞相的李斯不只影响了秦始皇,他提出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典章制度给后世千秋万代立了规矩。俺不由地要赞一句:男人活到这个份上,值了!
好好的,又一个人跳出来找麻烦。秦始皇34年(公元前213年),傻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了把天下分封给子弟和功臣的建议。秦始皇懒得理他,把淳于越交给了丞相李斯处理。李斯被淳于越气的肝疼,他不知道淳于越是狡猾还是愚钝。儒生们总是讲古代如何如何好,难道孔子比爱因斯坦还牛,竟然教会了弟子们穿越?奇怪的是,儒生们总能回到过去,翻腾出来一些先贤圣人玩以死人压活人的把戏。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执政者来说是最讨厌的事情。碰到别人可能会打落门牙往肚里咽,可李斯偏不。那些私藏在民间的非法出版物必须收缴焚毁,不能任由李宏志这样的人散布歪理邪说。于是,李斯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在这里,俺替李斯辟个谣先。其实李斯并不像后世儒生控诉的那样,是个破坏文明的罪魁。按照李斯制定的法令,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其实这句话明确地告诉大家两点:在国家图书馆里珍藏着的诗、书、百家语不在焚烧之列;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至于所谓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有云:“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才保留下来大批古籍,并不可信。
还有一件事也是孔安国给李斯栽了赃。这桩公案就是“坑儒”。俺想问问:人家李斯何时坑了你们的“儒”?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有两个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骂完人后又没胆承认,吓得亡命而去。秦始皇派御史调查,经审理有460余人被坑杀。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承认:“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把以骗人为能事的术士改成“儒”,始作俑者正是孔安国。所以,老人家毛泽东说“焚坑事业要商量”。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出游到了沙丘这个地方,生命终于游到了尽头。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李斯和赵高站在了一起。即便赵高是一个混蛋,可怎能让扶苏这个被儒家思想洗了脑的人继位呢?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继承帝位。秦帝国在反秦起义的风暴中风雨飘摇。李斯试探着和同僚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劝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这一次,秦二世把李斯交给了赵高。这位昔日的盟友逼迫李斯承认了谋反的罪名。秦二世2年(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判腰斩。临刑的那一刻,他想起了那只老鼠夹子上的硕鼠,不禁感叹:公仓里的老鼠也活不到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