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洁白如玉,象征着纯洁无暇。雪,融化为水,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收获。雪,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热情讴歌的对象。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何其优美;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情态是何其曼妙,诸如此类的咏雪诗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值得欣赏、记诵,而另一类富于情趣的咏雪诗也值得一读。
唐代书生张打油,曾作《咏雪》一首:“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但那雪花纷飞,天地一片银白的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浅白,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在民间广为传颂。
当年乾隆游西湖时,沈德潜随驾,适逢天降大雪,四处皆白,碧波银影,景色宜人。乾隆帝见景生情,信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吟到这里,乾隆帝再也续不出下文,随从人员都私下发笑:这叫什么诗呀,沈德潜见乾隆一脸窘相,灵机一动,高声奏道:“万岁爷的诗乃千古妙句!臣记得万岁爷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飞入芦花都不见’。”
“飞入芦花都不见”一个妙句,异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使这首平淡无味的诗“起死回生”。洁白的雪花与白色的芦花连成一片,天地苍茫,迷蒙混沌,给人以美的享受。
咏雪情趣联亦不少。苏东坡与黄庭坚作对互娱。一次,两人外出游玩,不知不觉已晚霞满天,黄庭坚便借景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苏东坡不甘示弱,随口对道:“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语音一落,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原来上下联巧在各自嵌入词牌名《满江红》和《普天乐》,且与各自联句融为一体,工巧自然,奇特精妙。
明代学者王璲少年时才学过人。一年冬天,其父见雪过天晴,屋上积雪融化,即景吟出上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并要王璲对出下联,王璲随即对出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全联想象奇特,构思奇巧,对仗工妙,不乏谐趣。
民间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联语语出自然,写景状物,巧妙天成,饶有情趣,令人拍案叫绝。
----------------2016年3月5日《中华楹联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