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多爱读书,不少写过格言联,用以赠人或自励。这些联语,语意精辟,境界崇高,发人深省,引人向上。“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大有“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之气慨。“韬略终须新建国;奋起还得读良书。”优秀书籍将启迪智慧、增长见闻……。从读书、立志、练句、写文章,到刻苦、永恒、惜阴、勤实践等无所不包。时刻在警醒人们笃学惜阴、博闻强记,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此为明朝著名学者刘宗周的自题联,是作者任左都御史时挂在公堂之上的。对联结合自身职务,意在自警,旨在自励。联中以水来比喻心中平静,为官清廉,非常贴切;用霜来形容胸怀正气,肃然凛然,极为传神。这里,坚守的是端劲直言的品质,摒除的是贪赃求利的私欲。从形式上看,一有一无为对联中的对比之格;而从内容上看,上联是下联的前提条件,有言即有理之意,自身至清无欲才能理直气壮,不畏强暴,具有肃霜般的勇气。
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在1914年求学湖南一师时,就题联告诫自己:“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疑,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整联的主题在强调一个“恒”字。毛主席历来反对学习上的两个极端,既反对不顾身体健康的苦熬苦学,“三更起,五更睡‘的疲劳战,又反对一曝十寒、忽冷忽热的速决战。倡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足见革命政治家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为我们认真读书学习树立了榜样。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开国总理周恩来早年所撰的自题联。上联谈交友处世。“有肝胆人”是指为人忠诚、坚定、无私者,和这样的人共事,就能高瞻远瞩,彼此真诚相见,荣辱与共,终生受益不尽。下联谈读书求知,主张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到从有字句处学不到的东西。全联含义深刻,平中见奇,精炼警策,气势豪迈。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此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题赠北大毕业生联,曾镌刻在赠送毕业生的铜尺上。上联“日新”语出《礼记·大学》“日日新,又日新”,意在勉励毕业生离校后奋斗不息,不断求新。下联“岁寒”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暗示世道纷乱,社会黑暗,更须保持松柏坚贞之节,在艰苦环境中经得起考验,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材。对联语言质朴,含义深刻,虽是写给学生的,但“各”、“共”两字,使人觉得很亲切,体现了教育家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和平等待人的长者风范。
“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这是著名教育家夏丏尊任教于上虞春晖中学时自题的门联。上联写人事,用“青白眼”典故(《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能用青眼和白眼两种眼神看人,青眼是眼珠在中间,正视对方,表示尊重或喜爱;白眼即以眼白斜视他人,表示轻蔑或厌恶)。作者用白眼看待人事,反映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感情。下联写自然,对门即青山,见出居家环境的优美,同时暗含“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情趣。此联对比手法用得极妙,用青山之秀反照世间之浊,看人与看山,白眼斜视与青眼正视,两相对比更加充分地反映出作者的好恶之感、和脱情怀。
“但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此为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自题联,置于作者生前书案玻璃板下。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有《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感伤迟暮、好景无多之意。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以“但得”、“何须”两词把转折句改为条件句,只要是夕阳无限美好,那又何必忧愁接近黄昏呢!这里蕴含着作者惜光阴、爱生活、执着人间、奋斗不息的深衷苦志。作者晚年贫病缠身,但创作热情却十分旺盛,不但是“赶着时代向前走,也是推着时代向前走的。”何须惆怅近黄昏,这种乐观进取的精神,颇有感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