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专场汇集 南京经典2015秋拍即将举槌
本次秋拍,精心组织策划,锐意推出《中国书画》专场精品众多,李可染、张大千、吴昌硕、黄胄、陆俨少、陈佩秋等名家齐聚,堪为一场饕餮盛宴。
163 任伯年 东山丝竹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31×66.5cm
著录 1.《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P525,注明:仁颐(伯年)为吴昌硕作《东山丝竹图》。
2.《任伯年画集》P260,长城出版社,2003年7月。
备注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1685号。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此幅作品由吴华源题跋可知为《东山丝竹图》,人物形象高古,意境幽远。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任氏一门中绘画杰出者亦有之,后有“三任”之说(指其叔伯辈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无疑当属任颐。
148 黄宾虹 湖山泛棹 设色纸本 立轴 111×33cm
著录 1.《黄宾虹画集》P76,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
2.《黄宾虹画集》P107,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0年。
3.《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精品集》P219,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4.《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P306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展览 香港大学及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联合展览。
国画大师黄宾虹的《湖山泛棹》,历经多次展览出版,堪为重头戏。黄宾虹国学素养深厚,深味用笔之道,此件作品以圆笔中锋为主,如屋漏痕、如金刚杵,圆浑而不露锋棱之迹,苍然如万岁之枯藤,气势如阵云之千里,气韵如天马之行空。黄宾虹抓住了自然中的真实生命这一精灵,他那苦心孤诣的笔法研究,终于成为描摹自然生命的独特的笔墨语言。“我的画,五十年后会有一个被世人所赏识的大好局面”——这是黄宾虹对自己以及后世画坛所做的预言。半个世纪过去了,当黄宾虹收藏热潮席卷整个中国以及世界艺坛时,印证了黄老当时的预言。
141 李可染 牧牛图 设色纸本 镜心 65×45.5cm
备注 上款人缪寅春为原扬州轻工业局局长。
此次征集到李可染大师三件山水牧牛图,张张精彩,水墨氤氲,效果极佳,为李可染大师爱好者所不容错过。此幅作品汇聚了李可染先生最为人乐道的牧牛和山水,送给了当时扬州轻工局的寅春同志,可见二人友谊之深。
153 李可染 归牧图 设色纸本 镜心 70×47cm
著录《李家山水—李可染先生及传人作品展》,李可染基金会,2012年。
展览“李家山水—李可染先生及传人作品展”,李可染基金会主办,2012年。
备注 上款人“方镜亮”,又名方錚,安徽人,1945年生。从事书画收藏与鉴赏数十年,原任黄山市对外文化艺术部主任,黄山风景区博物馆馆长。
艺术大师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156 李可染 牧牛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9×46cm
备注 附嘉德12秋拍证书。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162 张大千 无量寿佛 设色纸本 镜心 95×50cm
著录 《大风堂书画集》,P102,萧平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
备注 作品得自于家属。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此件作品笔简意浓,寥寥几笔,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著名鉴定家萧平先生观后编入《大风堂书画集》,可知极为可贵。
161 吴昌硕 仕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33×33cm
备注 附嘉德13秋拍证书。
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此件《仕女图》在吴氏作品中极为少见,在看惯了缶老长枪大笔的以书入画后,再看此件甚为清新悦目。
151 黄胄 饮驴图 设色纸本 立轴 83×51cm
著录 《收藏家画轩专刊》第16期,(香港)收藏家画轩,1993年。
展览 “北京名家黄胄作品精选展”,1993年7月24-31日,香港收藏家画轩。
黄胄先生的作品是近几年市场的热门,动辄过亿,震撼人心。此次征集到了黄胄先生四幅精品墨宝。黄胄先生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146 陆俨少 简斋诗意 设色纸本 立轴 96×44cm
著录 《陆俨少书画集》P303,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11月。
陆俨少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
138 陆俨少 深樾幽居 设色纸本 立轴 68×33cm
著录 《陆俨少画集》,P248-249,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
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143 陈佩秋 烟楼重岚 设色纸本 镜心 136×69cm
备注 作品直接得自陈佩秋本人。
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贵乎“新”和“难”。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旧就没有新。她细心钻研国画的绘画元素,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配合启发自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体积和动感。她认为“新”是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和驾驭技巧是费时费力的,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难”。
128 刘海粟 墨葡萄 水墨纸本 立轴 126×52cm
刘海粟(1896-1994)是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147 吴湖帆 古木倚云图 水墨纸本 立轴 75×28cm
备注 附嘉德证书。
吴湖帆,苏州人,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
164 范曾 灵运歌啸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37×68cm
备注 上款人陈景涌为南京友谊商店书画部经理。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181 佚名 宫苑图 设色绢本 镜心 166.5×312cm
《江山多娇——新金陵画派》,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亚明、魏紫熙、陈大羽等名家作品齐聚,皆为精品,体现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特色,风格迥异,极具创新精神。
104 傅抱石 一生好入名山游 设色纸本 镜心 53×12.5cm
备注 经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
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此件《一生好入名山游》,行笔恣纵,挥洒自如,笔下生风,一派活泼生机。
60 钱松喦 黄洋界 设色纸本 立轴 50×41cm
著录《钱松喦画集》,P48,凤凰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钱松喦的绘画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韵味。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这与画家的文学修养、书法功底有极大的渊源。钱松喦先生毕生业精于勤,卷不释手,书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年至耋耄,勤奋之习未改,探索之心不息。
86 钱松喦 婴戏图 设色纸本立轴 150×79cm
浓厚的时代生活予以钱松喦画作无限生命力,堪称本世纪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富饶的江南人杰地灵,钱公画风早年受石谿、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
76 钱松喦 泰岱雄姿 設色紙本 鏡心 100×51cm
著录 1.《錢松嵒》,P32,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2.《钱松嵒画集》,P155,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
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记怀。钱公的艺术成就,受益于满腔爱国热忱和深厚的文学底蕴。钱松喦先生勤奋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一生深受世人的赞誉和认同,不愧为年青画家的楷模。
126 钱松嵒 游湖图 设色纸本 镜心 36×52cm
钱松喦自己说:“这是我毕生难忘、光荣愉快的一页生活史。”“我通过这次壮游,觉得不独反映祖国河山需要山水画。回忆革命史,歌颂新面貌,也有适用之处,广大人民本来喜爱山水画……我恍然大悟,山水画大有文章可作。”“人可老,画不可老,日日新,不断革命,永远为人民服务而搞好我的山水画。”
102 宋文治 长江之晨 设色纸本 镜心 56×176cm
宋文治是现代著名画家。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此件作品鸿篇巨制,可与其代表作品《山川巨变》相媲美,堪称宋氏双姝。
111 宋文治 黄山晴峦图 设色纸本 镜心 41×116cm
宋文治先生在解放后他开始背起画夹走向自然,广师造化,进一步融合诸家诸法,致力于探究以传统笔墨表现新时代风貌,历二万三千余里,创作出大批讴歌祖国山河的、属于自己的、融入了新时代特点和现代人感情的山水画。
105 亚明 古都拉赫尓 设色纸本 镜心 34×46cm
著录 《中国书画》,第6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7月。
纵观数幅作品,新金陵画派的整体风格可见一斑:文人画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气息与灵性的笔墨气韵相交融;以秀美、柔美为主调,而秀中有雄,柔中寓刚;以传统画法为根基,同时不拒绝适当吸收外来技法,如西画色彩法、构图法等。
59 魏紫熙 黄洋界 设色纸本 镜心 64.5×45.5cm
著录 《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集》,P204,浙江人民
美术出版社,2010年。
由于新金陵画派以江苏画院这个集体为中心诞生,它的崛起又处在全国上下大搞建设这一宏大的社会主题之下,使得画派成员在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共同的写生阅历,共同的艺术创造欲望之下相互启迪、相互勉励,在各自的艺术根基上催发出炫目的艺术新葩。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其影响更直指当代。
80 魏紫熙 仙人洞 设色纸本 镜心 44×68cm
著录 《大家鉴赏丛书-魏紫熙》,P16-17,魏镇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新金陵画派”的画家们,在突破中国数百年保守主义和新近民族虚无主义的多重文化壁垒后,以中国山水画全新的社会现实精神及笔墨艺术形态,整体展现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在历经千年承传后,于20世纪中叶发生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演变。
58 陈大羽 雄鸡图 设色纸本 立轴 96×45cm
著录 《纪念陈大羽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集》,P58-P59,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
“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从传统的基点上出发,向新的时代生活要笔墨、要新意”,这种新的文化认识和艺术意识的新转化,作为“新金陵画派”出现、进展的导向理念,在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中国文化艺术思想史上,具有特殊深刻的变革性历史意义。“新金陵画派”这种在文化上的新思维、新观念,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那以后中国画各画种的新发展。
131 陈大羽 大寿 设色纸本 立轴 90×49cm
备注 1986年华润集团挂历封面。
“新金陵画派”应新时代而生,合时代新潮而发展。唯有具备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才有合乎时代发展方向的艺术生命力,这是“新金陵画派”之所以能够站立于当代画史之中,并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重要的一个画派的根本原因。
319 曾国藩 书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66×32.5cm×2
备注 嘉德2013秋拍作品,附证书。
老书法以前一直处于洼地,近几年逐渐走高,尤以文人书法片纸重金,成为近年来拍场上藏家角逐的重点,今次汇成《中国书法》专场,推出一系列名家之作。
340 文征明 金谷园记 水墨绢本 镜心 35×74cm
著录 1.《中国书法家全集-文征明》,P207、P22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P24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此件文征明《金谷园记》,款识云:“余按野史‘石崇绿珠环风俱有传’所载甚悉,金谷园亦是有赋,但其所记各有所主,本末未详,余故集采诸家而错综其事,使按图而观,想见其富贵家风及其行事之迹,知乐之不可及而行之不可苟也。实父之爲斯图有深意焉,耳观者当自得之。征明。”可知其为仇英《金谷园》而作之记。
萧平先生边跋可见一斑:“文征明,明季中叶吴门风雅之所归也。其画固爲吴门画派之首,其书亦吴门书派之翘楚也。此其小楷《金谷园记》真迹,阅其后记,知爲仇英画卷所书,何日分散不可考矣。察其书迹,挺秀高雅,出之锺王,而风神自足,当爲文氏中岁力作。又经明代湛若水、项子京、清代成亲王暨现代美国庞耐女士递藏,识者宝之。时己丑小雪于广陵,戈父萧平。”其上并有明代“湛若水藏”印、著名藏家项子京的天籁阁、檇李项氏之家宝玩、檇李等印,可谓流传有序之佳作,对于研究文征明书法有极高的价值。
352 伊秉绶 唐人诗句 水墨纸本 立轴 93×44cm
著录 《中国书法鉴赏》,P123,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备注 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作品,附嘉德证书。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伊秉绶生前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328 伊秉綬 书联 水墨纸本 镜心 160×33cm×2
备注 上款人为桂馥(1736-1805),字未谷,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云南永平县知县,清代书法家。
伊氏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的习气。伊秉绶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312 郑孝胥 书法 水墨纸本 立轴 107×32cm×4
郑孝胥(1860-1938),是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在当时影响极大,也是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候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
339 郑孝胥 书法 水墨纸本 镜心 180×45cm×4
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郑孝胥的书法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
381 吴昌硕 书法 水墨纸本 立轴 150×40cm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老缶、缶道人等,浙江湖州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20 林散之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水墨纸本 镜心 122.5×244.5cm
南京经典拍卖继续推出《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专场。林老作品在经典拍卖屡创新高,是经典拍卖的特色品牌,专场每次的成交率都保持在90%以上,2010年秋拍的《山水书法四屏》成交价1120万,作品成交价往往均超过估价数倍,三年来总成交额2.99亿元,成为南方书画市场拍卖之王,这些都表明市场对“一代草圣”林散之作品的高度认可。
5 林散之 书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83×29cm×2
备注 陈慎之为林老弟子,著名书法家。
林散之(1898-1989),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以字行,祖籍安徽和县乌江镇七棵松村,生于江苏江浦县乌江镇江家坂村(今属南京市浦口区)。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林散之幼年即开始作画,1930年拜入黄宾虹门下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等职,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迁居南京。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 林散之 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水墨纸本 立轴 151×57cm
著录 《草圣百年精粹》,P87,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他在创作上力倡书画同源、先入后出,既学古人但却更师造化、重参悟、求创新。他尤重执笔,认为应以中锋为上,爱用长锋羊毫,融合碑帖,多以水墨参差,刚柔相济,虚实多变,取意外之境,凭藉灵性淋漓尽致地进行创作。其行笔相对较慢,常常力透纸背,所作草书如龙飞凤舞、似仙风道骨,老辣瘦韧,圆浑矫健,果感飘逸,可谓“远看有势,近看有质”,颇具一种“得道成仙、出神入化”之书卷气息,人们从起伏跌宕的满纸烟云中还可领略到如同音乐的节律美、诗文的抒情美和国画的虚实美。
511 喻继高 瑞鹤迎春 设色纸本 镜心 123×240cm
备注 附作者与作品合影。
《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专场,群星璀璨,汇聚了喻继高、吴冠南、喻慧、刘二刚、杨春华、薛亮、江宏伟、杨立奇等名家,由此当代水墨炙手可热的程度,成为了当代市场的拍卖宠儿,红遍了天。
536 薛亮 绿野芳踪 设色纸本 镜心 68×46cm
“艺术南京”作为南京经典公司品牌专场,始终坚持“精品为王”的征集理念。他们深知,中青年作品的生命力更长,这才是拍卖行更应该关注的,因为这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新入场藏家最有效规避风险的投资板块。
495 徐乐乐 闹新春图 设色纸本 镜心 35×69cm
作为当代最炙手可热的中国画女画家,徐乐乐的画作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其所具有的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审美情趣。在她笔下的人物中,完全找不到刻意追求的写实状态,几乎每一根线条落在纸上都是为取悦欣赏者而为。徐乐乐是工笔画家中书法以及笔墨功力最好的一个,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女画家中能工善写的画家不乏其人,但真的能将笔墨功力与情趣传于纸端的女画家很少,而且笔墨功力如此之强的就更加乏善可陈。
717 董欣宾 四高士图 水墨纸本 手卷 33×127cm
著录 1.《董欣宾画集》P89,译林出版社,1999年。
2.《董欣宾人物画集稿》P30。
备註 此图为董欣宾代表作之一。
此次有一大亮点,就是推出了《魔语——董欣宾书画》专场。董老自幼嗜画如命,站立于人类文化史的高度,一方面感到绘画不过是文化整体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另一方面,更深深感到,任何一个小小的部分,一旦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品,必有看着极高的积淀性和复合性。一幅画甚至一点一划,无不透射着一个画家对人类文化由宏观向微观纵横把握的学养、才能和胸襟、气度。画绝非小道,大者可通宇宙健运之理,小者可达人情变幻之妙。他要求作品中尽可能凝结民族文化的最深广的内容,因而对点划、墨色、章法,对全部绘画本体构成要素,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南京经典秋季拍卖会预展时间2016年1月1、2号,拍卖时间2016年1月3号,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钻石厅。
